Ⅰ 中国提出的通信技术3G标准是什么

3G是英文3rd Generation的缩写,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相对第一代模拟制式手机(1G)和第二代GSM、TDMA等数字手机(2G),第三代手机一般地讲,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它能够处理图像、音乐、视频流等多种媒体形式,提供包括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等多种信息服务。为了提供这种服务,无线网络必须能够支持不同的数据传输速度,也就是说在室内、室外和行车的环境中能够分别支持至少2Mbps(兆字节/每秒)、384kbps(千字节/每秒)以及144kbps的传输速度。
3G的技术标准

国际电信联盟(ITU)在2000年5月确定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2000年国际移动通讯计划》(简称IMT-2000)。

W-CDMA

即WidebandCDMA,也称为CDMADirectSpread,意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这套系统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而GSM系统相当普及的亚洲对这套新技术的接受度预料会相当高。因此W-CDMA具有先天的市场优势。

CDMA2000

CDMA2000也称为CDMA Multi-Carrier,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Lucent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这套系统是从窄频CDMA One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可以从原有的CDMA One结构直接升级到3G,建设成本低廉。但目前使用CDMA的地区只有日、韩和北美,所以CDMA2000的支持者不如W-CDMA多。不过CDMA2000的研发技术却是目前各标准中进度最快的,许多3G手机已经率先面世。

TD-SCDMA

该标准是由中国大陆独自制定的3G标准,1999年6月29日,中国原邮电部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大唐电信)向ITU提出。该标准将智能无线、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在频谱利用率、对业务支持具有灵活性、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另外,由于中国内的庞大的市场,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全球一半以上的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SCDMA标准。

Ⅱ 3G通讯的各国标准

全球有代表性的3G协议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它们都是被国际电联(ITU)写入3G技术指导性文件的。 在日本,NTTDoCoMo的FOMA通信服务采用的就是WCDMA方式。另外,J-Phone于2002年6月开始在东京提供的3G服务也采用的是WCDMA方式。 随着技术的不断完善,三大标准各具优势,并已形成了独自的产业联盟。WCDMA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日本公司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包括欧美的爱立信、阿尔卡特、诺基亚、朗讯、北电,以及日本的NTT、富士通、夏普等厂商;CDMA2000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摩托罗拉、朗讯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TD-SCDMA是由我国独自制定的3G标准,如今也已有德国西门子、中兴、华为等厂商支持,并已组成TD-SCDMA产业联盟。
目前,这三大标准已经形成了各自的阵营,其中诺基亚、爱立信为主的欧洲阵营把持WCDMA,北美阵营坚持CDMA2000,而以大唐为主的国内本土阵营则把更多的目光投向自主产权的TD-SCDMA。可以说,三大标准在中国各有支持者,联通青睐W-CDMA,移动采用的是国家自主产权的TD-SCDMA,而中国电信使用的是CDMA2000技术。
但毫无疑问,在商用化的道路上,WCDMA已经跑在了另两个标准的前面。据悉,奥地利、日本、芬兰等五个运营商已经宣布推出基于WCDMA技术的3G服务,李嘉诚旗下的“和黄”正在大举进军3G,基于WCDMA的H3G英国、H3G意大利等将很快推出。而与此同时,30多个大规模WCDMA网络也正处于安装/测试阶段,全世界已部署和安装了几万个基站?Node-Bs。以美国高通为主导厂商的CDMA2000近期也频频出彩,而受到政府大力支持的大唐已经在川渝建成了3G实验网,加快了TD-SCDMA的研发/测试进程。由此可见,三大标准已经“逼”近中国了。
两大3G协议比较: WCDMA cdma2000 双工方式 FDD FDD 多址方式 DS-CDMA MCCDMA 所需带宽 5MHz N×1.25MHz,
N=1,3
(可扩展6,9,12) 码片速率 3.84Mcps N×1.2288Mcps,
N=1, 3
(可扩展6,9,12) 帧(frame)
长度 10ms 5,10,20,40,80ms 信道码 OVSF,
512~4(前向)
256~4(反向) 反向:Walsh和长码
前向:Walsh和准正交码 扰码 前向:18位GOLD码
反向:短扰码,取自S(2)
码族:长扰码,24位GOLD码 长码和短PN码 导频结构 前向:公用或专用导频
反向:专用导频 前向:公用专用辅助导频
反向:专用导频 VBR支持方式 变速扩频+多个扩频码 变速扩频+多个扩频码 调制方式 QPSK(前向)/BPSK(反向) QPSK(前向) /BPSK(反向) 基带滤波 平方根升余弦,
滚降系数0.22 同IS-95 FEC编码 卷积码(码长:9,
码率:1/2,1/3);
Turbo Code 卷积码,码长:9,
R=1/2,1/3,1/4或1/6; Turbo编码
K=4,R=1/2,1/3或1/4 功率控制 快速闭环,开环,外环,
速率:1500Hz
功率调整步长:
0.25-4dB 开环 闭环(800Hz或
50Hz)功率调整步长:
1.0,0.5,0.25dB 基站间
精确同步 不需要(同步可选) 需要 是否跳频 否 否 语音编码 自适应多速率 可变速率

Ⅲ 3C、3B、3Q、3G分别都是什么

3C就是指数码消费类电子产品,比如手机,数码相机等
3B也被称为“ABC”,即animal、beauty和child。
3Q就是感谢thank you的简写,比如感谢他人用3q。
3G是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3G是指将无线通信与国际互联网等多媒体通信结合的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目前3G存在3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是第三代通信协议

Ⅳ 3G的协议和4G的协议分别是什么具体能达到的网速分别是多少

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3rd-generation,3G),是指支持高速数据传输的蜂窝移动通讯技术。3G服务能够同时传送声音及数据信息,速率一般在几百kbps以上。目前3G存在四种标准:CDMA2000,WCDMA,TD-SCDMA,WiMAX。
4G:4G是第四代移动通信及其技术的简称,是集3G与WLAN于一体并能够传输高质量视频图像以及图像传输质量与高清晰度电视不相上下的技术产品。 4G系统能够以100Mbps的速度下载,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并能够满足几乎所有用户对于无线服务的要求。而在用户最为关注的价格方面,4G与固定宽带网络在价格方面不相上下,而且计费方式更加灵活机动,用户完全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确定所需的服务。此外,4G可以在DSL和有线电视调制解调器没有覆盖的地方部署,然后再扩展到整个地区。 很明显,4G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Ⅳ 3G主流视频通信技术协议介绍

由于移动终端的高度智能化,客户对于网络信号在不同的使用环境中的强度要求越来越高。考虑到硬件开发、制造和铺设的成本问题,淘汰一些效率低、面向对象有限的旧协议就显得尤为必要。而新开发出的协议则能够更好地利用先进技术的优势,扩大面向对象,其中视频通信协议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众所周知,视频会议系统提供更加完善的功能及高质量的视频会商功能,但是考虑终端体积、部署成本以及野外地质工作管理与服务的实际应用需求,我们选用了轻量、易部署且满足需求的编解码解决方案,本节着重介绍了三种视频协议。

一、ITU-TH.324协议

H.324协议是由ITU-T于1996年推出的一种国际标准,它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在低比特率电路交换网上尽可能提供最好的多媒体通信。基于H.324 协议可视电话终端使用28.8k或33.6k调制解调器来实现用户之间的连接。当连接一旦建立,H.324终端就使用内置的压缩编码技术把声音和视频信号数字化,然后把数字化后的信号压缩成适合模拟电话线的数据速率和调制解调器连接速率的数据。通过复合,在任意两个H.324终端之间可传递实时的电视图像、声音、数据或者任意组合的媒体流。此协议主要应用于早期的QQ 视频等。

二、MPEG-4标准

MPEG-4于1998年11月公布,原预计1999年1月投入使用的国际标准MPEG-4不仅是针对一定比特率下的视频、音频编码,更加注重多媒体系统的交互性和灵活性。MPEG-4标准主要应用于视像电话(Video Phone),视像电子邮件(Video Email)和电子新闻(Electronic News)等,其传输速率要求较低,在4.8-64kb/s之间,分辨率为176X144。MPEG-4 利用很窄的带宽,通过帧重建技术,压缩和传输数据,以求以最少的数据获得最佳的图像质量。

三、H.264视频编解码协议

随着3G时代的到来,视频业务得到进一步普及。H.264协议的提出正是为了满足各种视频应用中日益增长的对运动图像更高压缩要求的需求而提出的。其最大的优势是具有很高的数据压缩比例。因此可以大大节省用户的下载时间和数据流量收费。值得称道的是,H.264协议具有高压缩比的同时,并不影响视频的质量。因此H.264被认为是最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

H.264 是在MPEG-4 技术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在系统层面上,它对视频编码层(VCL)和网络提取层(NAL)进行概念性分割。其中VCL是对视频的核心压缩内容的表述,NAL则是对特定网络进行递送的表述。如此将内容压缩和网络递送分割可以更好地对信息封装以及对信息进行更好的优先级控制,并且大大提高了视频流在3G中的传输适应性。同时H.264协议拥有参数集、冗余片和灵活的宏块排序三项新技术,使得其容错能力大大提高,为视频流的质量提供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