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通讯稿
⑴ 我需要一篇通讯稿
2010年“迎新生”入学活动总结
青春启程 我心飞翔
又到了金秋送爽、播种希望的九月,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新生入学活动。新学年、新气象、新面貌,来自全国各地的莘莘学子们带着对大学生活的无限憧憬来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虽然他们脸上稚气未脱,但我们却从他们身上看到了青春飞扬、激情四溢的光芒。他们的到来为学校注入了新的活力,也迎来了他们大学生活的第一站。
为了迎新生工作的顺利进行,公寓的工作人员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也付出了他们的热情和热心。整个假期中,阿姨们不辞辛苦的打扫宿舍、监督维修工程、整理新生宿舍等,公寓各部门通力合作,全力以赴,为确保新生在开学时能顺利入住做了充足的准备,也为提高公寓的服务质量,保持宿舍公共区域的卫生干净,为全体住宿生创建干净、舒适的环境付出了辛勤的努力。
在整个迎新生工作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工作人员热心的帮助,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热情周到的服务,他们站在迎新的第一站上,努力为新生以及家长提供优质的服务,不仅让学生舒心,也让家长放心,让他们不用担心在远方求学的孩子,让他们明白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也能得到悉心的照顾和关怀。
公寓的工作人员为营造温馨的宿舍氛围,努力做好迎新宣传各项工作,公寓门前的条幅上写着“向我的大学说Yes,向新的朋友说Yes,向青春启程说Yes”,并布置好宿舍区迎新场地,在各栋新生宿舍设立咨询点、饮水机以及收费、发放钥匙等服务平台。
迎新第一天,天空还飘着绵绵细雨,但是微凉的天气依然挡不住校园沸腾的气息。我们看到公寓门前都有为家长等待孩子专设的座椅和绿色的遮伞,不仅可以遮挡蒙蒙细雨,还可以遮挡微强的阳光。在五公寓门前,我亲眼目睹了宿舍阿姨和家长们亲切的交流,为了更好的照顾孩子,也为了保证学生更好的生活环境,培养他们更好的生活习惯。当细雨来临的时候,宿舍的管理人员冒着小雨,不顾雨点淋在身上的丝丝凉意,努力的撑起一把把大伞,为报到的新生和送行的家长撑起一点点温暖。每个新生公寓门前都有自动饮水机,并且组织宿管及勤工助学队成员进行宿舍宣传有关规定和学校情况,将《温馨小提示》、《天气播播报》、《宿舍入住程序》等分别张贴在公寓大厅内,为学生入住和生活出行提供最便利的生活指南。
阿姨们有的拿着钥匙,有的抱着被褥,有着拿着同学们的行李,不停的跑上跑下,及时处理入住时发生的宿舍问题,渴了、累了却依然开心的工作在第一线,丝毫没有降低自己的服务量。新生们认真的在公寓大厅前设置的地图上属于自己的省份内签上自己的名字,看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莘莘学子的名字布满了整个地图,公寓阿姨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她们说:“我们不求把活动办的多么精彩,我们只求能够把新生平安的迎进来,顺利的把老生安排妥当就行。力求让我们的服务更周到更细致,让同学们满意,也让家长们放心。”这些话虽然平实无华,但却感受到一篇赤诚之心。
晚上我跟随新生进入公寓,发现他们甚至让出了自己的员工宿舍来安排住宿的家长,我问他们员工住哪里,他们说凑合一下就可以了,但家长们不能不安排啊,要不然大晚上的找不到地方住也不合适。这些举动也许普通,但却温暖了同学们的心。
公寓工作者们的扎实有效的服务以及认真务实的工作态度,不仅为同学们来到大学的第一个驿站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证,也表现出了团结一心、温馨向上的公寓文化,提高了公寓的形象,使家长放心,也让同学们住的舒心。
⑵ 人物通讯稿范文
()人物通讯
所谓人物通讯,就是以报道各条战线上的先进人物为主的通讯。它着重揭示先进人物的精神境界,通过写人物的先进事迹,反映出人物的先进思想,使之成为社会的共同财富。同时,也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某些有争议的人物。“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写作时切不可把先进人物写成从来没有过的大智大勇,十全十美,写人叙事力求言真意切,恰如其分。
〈实例〉
严师·慈父·名医
——记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 喻登智 吴建平
采访乡村教师——酉阳县浪坪乡评议村小民师喻登智,乡亲们异口同声地称他:是名医、似慈父、更是严师!
1975年,喻登智接过教鞭,在评议村小的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20年。如今,他已由血气方刚的毛头小伙变成了鬓角染霜的“小老头”,可他痴心无改,无怨无悔。
说他是名医,不是因为他有多高超的医术,而是因为他一直坚持义务为学生和乡亲们治疗疾病。评议村地处酉阳、黔江、彭水三县结合部,离乡所在地也有近20公里。这里缺医少药。刚当上民师时,学生们因营养不良,常生病。喻登智买来一些医学书籍,在认真教书的同时挑灯自学,掌握了儿科推拿术,并学会了用中草药治疗简单的疾病。一次,学生谢光玉在课堂上呕泻不止,当即休克。喻老师用学到的知识紧急施救,使谢光玉终于苏醒过来。家长闻讯赶来后,感激之泪涌出眼眶,连称喻老师“恩人”。为备足常用药品,他用自己微薄的收入在外出开会时尽可能多买些西药,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到山里采中草药。
他爱生如子。三年级学生胡世淑学习用功,成绩优良,可连续几天没到校上课了。喻老师在家访中得知,其父病故后家庭难以维持生计,只好不读书了。喻老师鼻头发酸,眼泪禁不住往外流。他当即决定免去胡世淑的学费,并保证供给她课本和学习用品,使即将失学的胡世淑重返校园。问及20年中喻老师究竟为多少学生资助过书费和学费,他说:这点小事不足挂齿。
他抓校风、学风十分严格。有人对坚持升国旗不理解,他认为“可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有人认为学生搞义务劳动是“不务正业”,他说这是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劳动的习惯”。学生的红领巾没戴好,他帮助纠正,甚至脸未洗干净他也帮助洗净。
乡亲们还说喻老师是真正的“以校为家”。学校教学条件差,没有教具,所用的直尺、三角极、圆规、量角器及体育器材都是他亲手仿制的。课桌凳、门窗坏了,他亲手补修。房上的瓦片被大风揭了,他亲自上房检修。他说这样可节约点钱,多资助几个失学儿童。
自1983年以来,他所教班级的成绩,在全区的会考中总是名列前茅,其中1983年毕业的40人就有32人升入初中学习。突出的成绩使喻老师多次被乡、区、县、地评为先进教师。他于1994年9月获得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希望工程”园丁奖,去年夏天又光荣地出席了全省乡村教师“夏令营”活动。
⑶ 我需要一份关于苏宁的通讯稿,谁帮忙写写啊。可以有报酬的哦,谢谢!
我也在找通讯稿,等我写好了传给你哦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