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的发展史
㈠ 中国近代通讯事业的发展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一、交通工具的更新 1、古代:木船、马车、轿子 2、近代(1840—1949) (1)海:轮船 ①最先引进中国的近现代交通工具是轮船,洋务运动时,创办马尾造船厂。 ②1865年,中国终于建造成了自行设计的第一艘轮船。 ③19世纪70年代初,轮船招商局在上海成立,这是中国第一家航运公司。 (2)陆: ①人力车、三轮车、自行车(自行车19世纪中后期传入中国;20世纪初,自行车出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50年代以后,中国有了自己的自行制造厂。) ②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 沪淞铁路:中国出现最早的铁路(外国商人修筑) 唐胥铁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出现“马拉火车”的天下奇闻) 京张铁路:中国人自行设计并修筑的第一条铁路(詹天佑)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收回包括铁路在内的利权运动的蓬勃开展,中国的铁路建设进入一个快速发展时期。 ③电车,公共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车:1906年,天津创办了有轨电车交通系统。 公共汽车:上海在1924年出现,北京则是在1935年开始有。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批12辆“解放牌”载重汽车,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的诞生。 (3)空:飞机 中国的民航事业起始于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中期已形成覆盖大半个中国的航空网。 3、现代(1949年后)交通工具发展的特点:发展快,多层次,范围广,不平衡 (具有多层次性原因: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受具体环境的影响。) 二、邮电通信设施的逐渐完善 1、邮政通信 ①开始:1866年,海关开始试办邮政。 ②1896年改为正式办理,通信范围囊括了全国各主要商埠和中心城市。 ③辛亥革命后,大清邮政改称中华邮政,邮局邮路进一步扩展。 ④1949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成立,开创了邮政和电信合一的新时代。 2、电信事业 (1)电报: ①有线电报:1877年,丁日昌在福建架设电报线,成为中国人自办有线电报的开端 ②无线电报:1906年创设。到 1932年底,除了国内无线电报外,还开设了国际无线电报业务。 (2)电话: ①传入:1882年,电话传入中国。 ②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 ③20世纪80年代之后,通信技术发展迅速。 ④截止2003年第三季度末,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 三、中国近代交通、通讯发展的原因 1、外来交通技术传入的推动; 2、中国近现代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推动; 3、政府的大力提倡; 4、群众反帝斗争的推动; 5、中国人民聪明才智的推动。 四、交通和通讯工具进步的影响 1、正面影响:①推动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 ②促进信息的交流 ③开阔人们的视野 ④加快生活节奏 ⑤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2、负面影响:交通堵塞,环境污染,能源危机,广告,欺诈,噪声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内容标准】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 (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3、近代中国大众报业的兴起与发展 (1)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4、通俗性报刊特点 (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4)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5)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电影 (1)发展 ①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 ②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 ③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渔光曲》 (2)发展特点: 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3、电视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
㈡ 通信的发展历史
1、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电报、电话的发有,电磁波的发现,人类通信领域产生了根本性的巨大变革,实现了利用金属导线来传递信息,甚至通过电磁波来进行无线通信,使神话中的“顺风耳”、“千里眼”变成了现实。
从此,人类的信息传递可以脱离常规的视听觉方式,用电信号作为新的载体,同此带来了一系列铁技术革新,开始了人类通信的新时代。
2、1837年,美国人塞缪乐.莫乐斯(Samuel Morse)成功地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电磁式电报机。他利用自己设计的电码,可将信息转换成一串或长或短的电脉冲传向目的地,再转换为原来的信息。
1844年5月24日,莫乐斯在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进行了“用莫尔斯电码”发出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份电报,从而实现了长途电报通信。
3、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c.Maxwel)建立了一套电磁理论,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说明了电磁波与光具有相同的性质,两者都是以光速传播的。
4、1875年,苏格兰青年亚历山大.贝尔(A.G.Bell)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电话机。并于1876年申请了发明专利。1878年在相距300公里的波士顿和纽约之间进行了首次长途电话实验,并获得了成功,后来就成立了著名的贝尔电话公司。
5、1888年,德国青年物理学家海因里斯.赫兹(H.R.Hertz)用电波环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发现了电磁波的存在,他用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的电磁理论。这个实验轰动了整个科学界,成为近代科学技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导致了无线电的诞生和电子技术的发展。
(2)通讯的发展史扩展阅读
1、互联移动跨时空: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全国实现联网
移动通信能力飞速发展。在1988年到1997年的十年间,我国经历了移动通信发展的第一个高峰期间移动交换机容量从不到3万户猛增到2585.7万户,10年间增长861倍。
我国选用900MHz频段的TACS系统主要引进了摩托罗拉(A网)和爱立信(B网)的交换机、基站、控制系统等设备,1995年底,A网覆盖的21个省市和B网覆盖的15个省市实现自动漫游,形成真正的全国联网。
1994年,由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及广电部组建成立中国联通。1998年,中国电信从当时的邮电部脱离组建。1999年,网通成立。
2、布局重组谋生态:“动感地带”推向全国,电信业重组拉开帷幕
2001年,中国移动广东分公司在广州和深圳两地召开品牌推介会,“动感地带”作为新品牌进行试验推行。2003年,中国移动正式将“动感地带”品牌推向全国,它成为中国移动通信史上第一个客户品牌。
2006年8月,纽约证券交易所收市,中国移动段价以33.42美元收盘,总市值达到1325.8亿美元,成为全球市值最高的电信运营公司。2007年,中国移动成功收购Paktel。
2004年1月,村通工程面向全国推行。截至2007年,六家基础电信企业共为3759个无电话行政村新开通电话,全国行政村通电话比重达99.5%,29个省区市实现了所有行政村通电话。2007年5月,政府继续在全国启动自然村的村通工程,形成了行政村和自然村两方面工程并进的局面。
2007年3月,中国移动正式启动超过200亿元的TD—SCDMA网络建设招标,多家中外企业组成的四大阵营竞争激烈。
2008年5月,电信业重组拉开帷幕。随后,工信部等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通告称,鼓励中国电信收购中国联通CDMA网,中国联通与中国网通合并,中国卫通的基础电信业务并入中国电信,中国铁通并入中国移动。这次改革重组完成后发放3G牌照。
专家称,电信重组在于打破垄断,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移动替代固话趋势明显。重组后,三家运营商都拥有全业务能力,形成充分的竞争格局。
3、代际宏图标准中:通信业增长率高,5G将带动通信产业下一轮发展
不久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工信部明确了2018年多项重点工作。其中涉及强化信息通信市场监管方面,工信部相关文件透露,计划开展VoLTE号码携带技术试验,研究制定号码携带全国推广方案。
工信部数据显示,初步核算,2017年电信业务总量达到27557亿元(按照2015年不变单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6.4%,增幅同比提高42.5个百分点;电信业务收入12620亿元,比上年增长6.4%,增速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
2018年1-2月,电信业务总量完成6853亿元,同比增长117%;电信业务收入完成2168亿元,同比增长4.9%。
近年来,我国通信产业发展迅速,主要经营指标向好,5G将成为下一个发展契机。2017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持续释放内需潜力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快第五代移动通信(5G)标准研究、技术试验和产业推进,力争2020年启动商用”。
由于5G应用前景广泛,5G战略制高点争夺战已风起云涌。
㈢ 谁知道中国通讯行业的详细发展史呢
中国电信业20年发展1984年10月,财政部决定对邮电部所属企业的利润实行倒一九分成,扶持通信事业发展。 1986年4月恢复开办邮政储蓄业务。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颁布。 1987年11月,广州开通了我国第一个移动电话局。 1993年9月19日,我国第一个数字移动电话通信网在浙江省嘉兴开通。 1994年4月20日,首次开通了接入因特网的第一条64kb/s国际专线。中国公用计算机网的建设开始启动。 1994年3月,国务院要求进一步改革优点管理体制,将邮政总局、电信总局分别改为单独核算的企业局。 7月,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打破电信业垄断。 1995年4月,邮电部电信总局正式进行企业法人注册登记。 9月,世界上第一个商用CDMA移动通信网在香港开通。 1997年1月,邮电部决定在全国实施邮电分营。 1998年3月,在原电子工业部和邮电部的基础上,国务院开始组建新的信息产业部。 4月,新成立的信息产业部下发《邮电分营指导意见》。国家邮政局正式挂牌,邮电开始分离。 9月,寻呼业务的剥离基本完成,组建国信通信有限责任公司,后被整体划归中国联通。 1999年2月,国务院通过中国电信重组方案,组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 4月,中国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成立。 2004年1月10日,中国卫通与国信寻呼签订协议,联通开始退出寻呼业。 2004年1月29日,铁通公司由铁道部移交国资委,更名为“中国铁通”,作为国有独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运作。 2005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邮政体制改革方案》。
中国电信
信息产业部、发改委联合通知,从10月1日起对部分电信资费实行上限管理。 IPTV商用试点在上海启动;全国96%的行政村开通了电话。 2006年12月,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分别与中央电视台联手,共同开通手机电视业务。 2007年2月,中国电信、中国网通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停止在对方领地的竞争。 3月7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正式启动“CN域名一元体验活动”。 10月,我国电话用户总数突破9亿户大关,其中移动电话占电话用户总数的六成。 2008年10月6日,中国网通与中国联通合并为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简称“新联通”。 目前,中国网通致力于发展宽带通信,以“宽带商务”、“CNCMAX宽带我世界”以及“金色俱乐部”、“10060”为代表的各类业务或服务品牌已经家喻户晓。
㈣ 通讯的发展史
百余年已经过去,人类的通讯史依旧在不断的进化。从两个罐头加一根绳子开始,人类就在探索如何利用工具进行远端通信,电报、电话、拨号盘电话、按键电话、手机、短信、VoIP、FreeEIM。通讯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更大化的实现了“地球村”的目标。
通讯以叙述与描写为主,兼用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时地报道现实生活中有影响的人物、事件、工作经验和地方风貌,给读者以教育和启迪。简单地说,通讯是具体形象地报道有新闻意义的人物、事件和情况的文体。
(4)通讯的发展史扩展阅读:
通讯的特征
同消息一样,通讯所报道的内容都必须完全真实,报道时间上都讲时效性,要求迅速及时。按着名记者梁衡的说法,一条消息应具有三点基本要求:一是要有一件真实的事情;二是这事件必须是新发生的,新鲜的;三是这事件要有足够的受众,有传播价值。
概括起来就是真实性、时效性和受众性。这是构成消息的核心。在通讯中,这个核心亦然存在,只不过因为通讯比消息字数增多和表现形式多样,这个核心就包藏得更深些。
通讯与消息的相异之处在于:从题材上说,消息选材范围广泛,通讯选材较严,它一般只报道有意义的、人们普遍关心的事实;从内容上说,消息通常只作概括、简要的报道,通讯不但要告诉读者生活中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而且还要将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