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专业的机房布线的方式有哪些

中最复杂的,因为一般的机房中都会有成百上千条各种电缆,其中包括电源线和网线,在大型的网络中,还可能有上万条,甚至几十万条电缆。作为网管员,在网络出了问题时,不得不经常在这成堆的电缆中寻找答案。这就要求在布线之初就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其中包括将各种设备摆放整齐,将各种电缆整齐、有序地分类扎好,并做好标识。

机房的重要不仅是因为其中的各种电缆多,更重要的是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神经中枢",只要其中一个设备,甚至一个端口工作不正常,就有可能导致整个网络,或者一大片用户不能正常进行网络连接或应用。

机房布线须知有哪些二、机房布线的形式分类与一般应用

按照国家标准,机房分为A、B、C三类,A类机房一般采用上走线形式,B类机房有上走线形式,也有上下结合的走线形式,C类机房一般采用下走线形式。每种布线形式各有优缺点,关键看机房需求。

大型、枢纽性的机房均采用上走线形式,例如电信机构的机房和银行数据中心的机房等。这些机房是A类机房,它们之所以采用上走线的方式,正是由于上走线的一些优势有益于提高机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其主要优点有:面对大量的线缆,便于检修维护和线路调整;便于线缆散热,尤其针对电力电缆;由于地板下没有大量线槽等遮挡物,便于空调送风,有利于机房内温湿度分布更均匀,降低空调负载;便于直接观察到明火、烟雾等,有利于防火安全。上走线方式的不足之处就是成本较高,对机房的层高有要求,可能无法满足机房美化的诉求。

另外,由于通信系统的线缆经常需要调整,在操作上存在一些难度。不过,这些问题并不是A类机房的主要关注点,因为这类机房规模比较大,资金投入有保障,而机房的可靠性和可用性才是主要关注点,所以人员配备和设备投入都比较充分,上述问题就不难解决了。

目前,B类机房也逐渐流行上走线的方式,例如各地银行分支机构的机房。这是因为机房的可用性需求大幅提高,下走线带来的问题也确实不好解决,所以逐渐改造为上走线方式。

但B类机房不像A类机房那样有充足的条件,往往受机房建筑结构、成本约束、美化环境诉求等因素的严重制约,使得有些机房的上走线变得不伦不类,优势变劣势。例如一些机房过分强调美观,竟然将上走线桥架设置在吊顶上面隐蔽起来,这样不仅令上走线的可视性优势荡然无存,而且还增加了危险隐患。

由于B类机房的线路调整比较频繁,原本上走线的线路调整就存在难度,这样一来还要多一道拆除吊顶的工序,不但增加了操作复杂性,吊顶在多次拆装后也会变形。同时,由于操作工具和操作时间增加,在设备上方掉落工具或其他杂物的可能性大大增加,给设备的稳定运行造成威胁。

相比A类机房,B类机房根据需要进行线路调整的情况相对更多,线缆总量相对较少,而一些客观因素使得线路调整变得困难,比如机房建筑层高不够理想,如果一定要采取上走线方式,在狭小的空间里进行穿线、放线、抽线等操作是件很麻烦的事情。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改变桥架的形式来缓解矛盾,而不能一味遵照工程惯例。

C类机房重要性较低,规模也很小,机房资金投入更是有限,所以一般采用下走线方式。这种布线方式施工简单、成本低,能更灵活地控制机房整体效果。但地板下防火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国内已发生多起机房失火事件,经查认为强电下走线具有起火的隐患,例如当空调漏水时,可能会引起短路,产生火花,造成起火。国家消防标准也规定地板下净空大于等于300mm时,要设置防火报警和消防气体喷口。

⑵ 综合布线,机房工程包括什么

机房内所有设备、环境的集中监控和管理。它是基于网络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分布式监控将监控主机置于机房监控室、运行监控软件,并通过统一的界面集中监控各个子系统。计通机房监控系统包括以下5个子系统,实现机房智能无人值守。
一、动力监控系统
机房动力系统监控包括机房内所有供电设备,如高压配电、低压配电、超级发电机组、配电柜、 UPS、直流电源系统、蓄电池。
二、环境监控系统
环境监控系统是数据中心机房监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括空调设备、温度、湿度、漏水监测。监控系统组由管理系统、监控管理单元、数据采集单元和牵动探头组成。
三、消防系统监控系统
通过收集消防监控器或烟雾探测器、温度探测器的报警信号,实时监控消防状态。当发生火灾警报时,机房监控系统显示警报信息,并通过直观的屏幕发出报警通知。
四、安保系统监控系统
1、视频监控:准确有效地实时监控网络设备、供电设备和环境,及时发现故障,排除故障,加强监控和管理,确保机房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门禁监控:可储存所有的进出记录、状态记录,可按不同的查询条件查询,配备相应考勤软件可实现考勤。在异常情况下可以实现微机警报或警报器报警。
五、网络监控系统
1、服务器检测:服务器CPU、内存、硬盘使用率、网络状态等参数;
2、路由器检测:端口状态、流量、连接状态、WAN口流量、运行时间;
3、交换机检测:交换机端口、连接状态、网络流量、运行状态等参数;
六、报警方式
机房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各系统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参数,发现部件故障或异常。采用多媒体动画、现场语音、声光、电话、短信等警报模式,记录历史数据和警报事件。菲尼特专注光纤布线。

⑶ 机房综合布线系统具体有哪些内容

综合布线系统(PDS)是建筑物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的简称,它是指建筑物内或建筑群体中信息传输媒介系统,它将相同或相似的缆线(如双绞线、同轴电缆或是光缆)、连接硬件按一定的关系和通用秩序组合,设计成一个可扩展性的柔性整体,构成一套标准规范的信息传输系统。
目前,综合布线系统一般是以通信自动化(CA)为主的结构化布线系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综合布线系统的内容和工程会逐步提高和完善,形成能真正充分满足智能化建筑所需要的综合应用系统。
它的组成作为网络的物理层,结构化布线系统构成了某种基本链路,像一条信息通道一样来连接楼宇内或室外的各种低压电子电器装置。
通常,综合布线由主配线架(MDF)、分配线架(IDF)、信息插座等基本单元经线缆连接组成。主配线架放在设备间,分配线架放在楼层配线间,信息插座安装在工作区。规划比较大的建筑物,在分配线架与信息插座之间也可设置交叉配线架,中间交叉配线架(ICF)安装在二级交接间。连接主配线架和分配线架的线缆称为干线,连接分配线架和信息插座的线缆称为水平线。若有二级交接,连接主配线架和中间交叉配线架的线缆也称为干线;连接中间交叉配线架和信息插座的线缆统称为水平线。
为便于设计和施工管理方便,综合布线一般逻辑性地分为6个模块化结构,它们相对独立,形成具有各自模块化功能的子系统,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的布线系统。
1、工作区子系统。包括办公室、写字间、技术室、机房等需要电话、计算机终端等设备的区域和相应设备的统称。工作区子系统处在用户终端设备(包括电话机、计算机终端、监视器、数据终端等)和水平子系统的信息插座(IO)之间,起着搭桥的作用。
2、水平子系统。是每个楼层配线架(DF)至工作区信息插座(IO)之间的线缆、信息插座,转接点及配套设施组成的系统,作用是将楼层内的每一个信息点与楼层配线架相连,一般处在同一楼层,将电缆从楼层配线架连接到位各工作区的信息插座上。
3、干线子系统。垂直干线子系统是指每一个建筑物内从主交换间(BD)与各(CD)之间的线缆及配套设施组成的系统。形成一个干线馈电网络。主干线子系统提供建筑物的主干线缆路由,是综合布线系统的神经中枢,实现主配线架和中间配线架的连接。
4、管理子系统。管理是真对设备间、交换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和线缆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志和记录的规定。内容包括管理方式、标识、色标、交叉连接等。管理子系统采用交连和互连等方式,管理垂直干缆和各楼层水平布线子系统的线缆,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
布线系统的灵活性和优势主要体现在管理子系统上,只要简单地跳一下线就可以完成任何一个结构化布线的信息插座对任何一类智能系统连接,极大地方便了线中重新布置和网络终端的调整。
5、设备间子系统。设备间是大楼的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以及建筑物配线设备(BD)安装地点,也是进行网络管理的场所。对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而言,设备间主要是安装总配线设备、交换机、计算机主机、接入网设备、监控设备以及除强电设备以外的设备及其进线。
由设备间的电缆及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的设备间子系统,把公用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
6、建筑群干线子系统。建筑规模较大或是性质重要的机构(如一个企业或一所学校),一般都有几座相邻建筑物或不相邻建筑物园区。它们彼此间有相关的语言、数据、图像和监控等系统,可用传输介质(电缆或光缆)和各种支持设备(配线接续设备)连接在一起,成为一个系统。,这就是建筑群子系统。它是由楼群配线架(CD)与其它建筑物的大楼配线架(BD)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楼群以内交换、传输信息,并对电信公用网形成唯一的出入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