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国卫星通信发展的新进展。

期望允许更多的电视频道通过卫星传输,以此促进卫星电视行业的产业化进程和市场竞争。主要市场如下:
——中央及省级电视频道上星播出,属全国性的业务;
——省内各地市、县电视台上星播出,属省内业务;
——境外卫星频道落地中国;
——卫星直播电视业务。
发展前景: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主要影响因素:相关政策
主要竞争对手:有线电视
专用及增值业务市场
我们将这类市场定义为向社会开放经营的VSAT通信业务及企业自用业务。主要使为特定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如远程医疗、企业专网等等。主要市场如下:
——和卫星宽带传输的应用相结合
——一点对多点稀路由传输
——个人及商用
——非对称双向传输
这个市场技术成熟, 建设周期短,易扩展,适用于中小型运营/服务提供商。
发展前景:有一定的增长。
主要影响因素:政策(市场准入等)。
主要竞争对手:各种接入网
应急通信应用市场
对紧急情况下保持各种形式的通信能力,是国家对重大事件反应能力的标志,是综合国力的象征。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将增强对各种突发事件的防御和处理能力,因此,卫星通信在各种情况下的应急通信能力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卫星通信应用在我国有一定的市场发展空间,卫星通信的市场规模主要取决于国家管制政策的开放程度及卫星通信资费水平的高低。
传统的卫星固定通信业务
市场已基本成熟。广播电视传送在固定卫星通信领域的需求比重将有所增加(由于数字压缩技术的不断提高带宽需求比重增加有限);电信网的应用在卫星固定通信领域的需求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专用通信及宽带领域的应用在卫星固定通信领域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加,应急通信领域的应用将呈平稳发展趋势。
卫星电视直播/卫星数字音频广播业务
我国是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散居的国家,具有面对家庭直接播出电视节目的巨大优势,早已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我国是最适合发展卫星电视直播产业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潜力最大的市场。
卫星宽带接入
互联网宽带接入/宽带多媒体业务是未来10年具有广阔市场的新兴业务。
卫星宽带通信是近年来卫星通信业务发展的热点,是商用卫星通信业务的主要发展方向。应发展频率更高的Ka等频段新型卫星宽带通信系统,以适应新业务的需求,并力争与发展中的地面宽带通信系统相适应,起到应有的补充和延伸作用。

B. 中国第一颗试验通讯卫星发射时间是什么

“东方红一号”(Dong Fang Hong I/The East is Red 1)卫星是于1970年4月24日发射的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内由以钱学森为容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按时间先后顺序,我国是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
严格意义上来说,“东方红一号”是试验性质的具有部分通讯广播功能的卫星。

C. 我国卫星有哪几个系列

我国是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研制和发射卫星的国家,从1970年4月24日首次发射了“东方红一号”卫星起,至1977年6月,一共发射了40颗国产人造卫星,从某种意义讲,可谓“中华之星捧月”了。

我国卫星已形成三大应用卫星系列,它们是:近地轨道返回式遥感卫星系列,共发射了17颗,成功回收16颗;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广播卫星系列,共发射了8颗,成功投入使用的6颗;太阳同步和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系列,共发射了3颗,全部投入使用。除此之外,还有用于空间环境探测和火箭、卫星技术试验的各类科学探测技术试验卫星12颗。

中国的应用卫星在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领域发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1)通信卫星

我国从1984年至1997年发射成功并投入使用的通信卫星有6颗,通称“东方红”系列。

通信卫星使我国的通信、电视、广播、信息传输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在广播电视方面,国产通信卫星传送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0路对外广播,中央电视台第一套和第二套综合节目,并向云南、贵州、青海、新疆、西藏转发中央台的节目,解决了这些地区数亿人收看电视节目难的问题。全国已建成电视卫星接收站30000多个,电视人口覆盖率达80%。

在电视教育方面,通信卫星传送着两套教育电视节目。截至1995年,中国已建成地方教育电视台1000多座,单收站10000多个,收录节目放像点62000多个。全国已有省级以上电视大学42所,培养了电大毕业生117.5万人,还有300万在职职工在电视上接受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327万中小学老师接受电视教育培训。另外还有2000多万农民收看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节目。据中国教育电视台的抽样调查,收看教育电视的人多达3000万以上。

在长途通信方面,到1995年底,已开通了8000多条国内卫星电路,25000条国际卫星直达电路。除此之外,还在石油、煤炭、水利、电力、通讯等业务部门开通了十几个专用卫星通信网。目前国内各主要大城市都建起了卫星通信地球站,全国的终端站(VSAT)已达到35000个。

在金融方面,通信卫星为中国银行传输数据,以北京主站为中心,通过卫星连接350个分站,形成了由总行与一级分行组成的金融数据网络,完成了资金清算与转化、业务培训、电视会议等工作,建立了金融管理信息系统。过去,由于信息不灵、调度迟缓,我国每天的在途资金多达500亿元人民币,通信卫星的应用大大减少了在途资金。

(2)返回式遥感卫星

我国从1975年至1996年一共发射了17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6颗回收成功。

在国土普查方面,在资源调查方面,在矿藏勘探方面,在测绘方面,我国返回式遥感卫星都发挥出了极其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此外还在返回式遥感卫星上进行了包括半导体晶体生长、藻类菌类微生物培养、蛋白质生长等科学试验更是丰富多彩。碲镉汞、锑化铟、砷化镓等单晶生长试验,铝锂、铝铌、铝基稀土材料等难熔合金和超导材料的空间热处理试验都获得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特别是空间获得的砷化镓单晶,结构完整,无杂质,无条纹,组分均匀,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利用返回式卫星还进行了8次农作物种子搭载,共51种植物、300多个品种。经地面多年育种试验,证实经过空间微重力、高真空、强辐射的环境影响,植物能够产生明显的遗传变异,经过优选,可以培育新型良种,大大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抗病抗灾能力。

(3)气象卫星

我国的气象卫星称“风云系列”。1988年、1990年共发射了2颗“风云一号”气象卫星,为太阳同步轨道卫星。第一颗“风云一号”入轨后,获得了高质量的云图照片,捕捉到了锋面云系、次序涡云系、温带气旋、暴雨云团、赤道辐射带、热带云图和台风等天气系统的图像,还指出了地形地貌特征、海面温度、海雾、植被、洪水、积雪等地面情况。

1997年6月10日,我国又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风云二号”地球同步轨道气象卫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