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双城四野指挥部简介和来历

黑龙江省双城市"四野"指挥部
红色记忆-----走进“四野”指挥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座落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东北隅的一条小巷内,隐入民居的这栋建于1917年的四合院,收藏着特殊绵长的记忆。占地57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共有青砖灰瓦顶、木结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三合院,一正两厢各5间,共15间。前有内墙与外墙相隔,内墙正中为一木结构青瓦顶滚脊垂花门楼。两院为四合院,东西南北房各5间,南中间为一门洞,两院之间有一月亮门相通。具有典型的中国晚清民居风貌。

黑龙江省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四野历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1945年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萧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1945年11月14日,对部队初步进行了整编,将原来划分的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实行新老部队合编,以主力的大部划归各军区指挥,重新调整了各省军区和军分区,抽调少数主力部队充实地方武装。
194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46万人。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以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为军区兼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任副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员,陈云、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1948年7月,以护路军所属部队为基础扩编为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共1.7万余人。至8月止,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3万人。为便于作战指挥,8月14日,建立了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由林彪兼司令员,罗荣桓兼政治委员,刘亚楼兼参谋长,谭政兼政治部主任。原第1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部,萧劲光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原第2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部,程子华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此时,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举行辽沈战役,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
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每军4个师5至6万余人;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编为第50军。部队的装备由于辽沈战役的大量缴获而得到很大改善。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与华北军区第2、第3、第4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举行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除绥远一隅和太原、新乡等少数孤立据点以外的华北全境。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兵团:第12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委员,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
1949年3月下旬,第四野战军组成先遣兵团开始自华北地区南下,4月20日,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5月中旬,在湖北团风至蕲春之线强渡长江,解放武汉。野战军主力于4月中旬南移。5月12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治委员,邓子恢任第二政治委员,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6月上旬,野战军主力渡过长江,分三路对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部和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部进行迂回包抄, 10月中旬和下旬,分别在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和阳江、阳春地区歼灭白崇禧部主力4个师和余汉谋部4万余人。接着又向广西挺进,至12月中旬,将白崇禧集团17余万人歼灭于粤桂边之容县、博白和钦州地区。另一部配合第二野战军向西南进军。
第四野战军在向中南进军过程中,先后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在豫、鄂、赣、湘、粤、桂等省进行发动群众,建党建政,清剿残匪,建立民主新秩序的工作。广西战役后,野战军又以80%的兵力在湘、桂、粤境内清剿土匪,先后歼灭土匪115万余人。同时,在组织上继续作了若干调整:7月,以国民党军第19兵团起义的4个师改编为第51军。8月,第12兵团部兼湖南省军区。第14兵团部奉命改为中央军委空军的领导机关。装甲兵师调东北成立装甲兵学校。10月,以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辖第52、第53军)。11月,第15兵团部兼广东省军区。12月,第13兵团部兼广西省军区。12月26日,中央军委批复华中局并四野:“同意华中军区即正式改名中南军区”。12月30日,中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知,自1950年1月1日起,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组织机构仍旧。下辖6个省军区、3个兵团部,16个军,1个炮兵司令部(辖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1个工兵司令部(辖5个团),1个铁道司令部(辖5个铁道团)和16个独立师,92个独立团,8个警卫团及军政大学6个分校,全军区共150万人。
1950年3月5日-5月1日,第四野战军以第15兵团指挥两个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运工具实施渡海作战,5月1日解放海南岛。至此,除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外,华南全境获得解放。
为明确野战军与军区双方兼管关系,1950年3月13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规定,今后各部颁发一切文件,统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7月6日,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再次就此事发出通报,今后行文时,如纯对地方军区的,只书中南军区不书四野;如纯对野战部队的,只书四野不书中南军区;如两者均有关连,即书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或将中南军区与四野并书。 l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四野1955年授衔元帅、将领全名单 (1)
四野在林彪的统帅下,在四大野战军中实力是最强的,战果也最辉煌。兵强马壮,战将如云!这一切得到当时的公认。也正因为如此,1955年接受授衔的元帅、将领均居全军之冠!以下是名单:

元帅2位: 林彪 罗荣桓 (全军共10大元帅)

大将3位: 肖劲光 黄克诚 谭政 (全军共10大将)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上将19位:乌兰夫 邓华 吕正操 刘震 刘亚楼 李天佑

李聚奎 杨至成 肖华 肖克 陈伯钧 陈奇涵

周桓 周纯全 赵尔陆 洪学智 黄永胜 韩先楚

赖传珠 (全军共57位上将)

中将57位: 万毅 方强 方正平 孔石泉 孔庆德 田维扬
匡裕民 刘西元 刘兴元 刘转连 刘道生 杜平 杨国夫 杨梅生 苏静 李寿轩 李作鹏 李雪三 肖向荣 吴克华 吴法宪 吴信泉 吴富善 吴瑞林 何德全 邱会作 邱创成 张云天 张池明 陈仁麒 欧阳文 罗舜初 周仁杰 周赤萍 胡奇才 钟赤兵 贺诚 袁升平 莫文骅 聂鹤亭 晏福生 倪志亮 徐斌洲 唐天际 黄志勇 曹里怀 梁必业 梁兴初 彭明治 彭嘉庆 程世才 温玉成 曾泽生 曾国华
詹才芳 谭甫仁 常乾坤 (全军共177位中将)
(其中少将数目忘记了,有知道的朋友可以补充)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作战指挥室蜡像及指挥作战通讯室所用通讯设备一 】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贰』 四野指挥部的作文350字

黑龙江省双城市"四野"指挥部
红色记忆-----走进“四野”指挥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前线指挥部“旧址”座落在黑龙江省双城市东北隅的一条小巷内,隐入民居的这栋建于1917年的四合院,收藏着特殊绵长的记忆。占地5760平方米,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共有青砖灰瓦顶、木结构硬山式房屋35间,分东西两院。东院为三合院,一正两厢各5间,共15间。前有内墙与外墙相隔,内墙正中为一木结构青瓦顶滚脊垂花门楼。两院为四合院,东西南北房各5间,南中间为一门洞,两院之间有一月亮门相通。具有典型的中国晚清民居风貌。

黑龙江省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四野历

第四野战军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之一。它是由抗日战争转入大反攻后进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各一部及东北抗日联军逐步发展起来的。
1945年10月31日,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林彪任总司令,彭真任第一政治委员,罗荣桓任第二政治委员,吕正操任第一副司令,李运昌任第二副司令,周保中任第三副司令,萧劲光任第四副司令兼参谋长,程子华任副政治委员,伍修权任第二参谋长,陈正人任政治部主任。
1945年11月14日,对部队初步进行了整编,将原来划分的军区先后合并为东满、西满、南满、北满4个二级军区,实行新老部队合编,以主力的大部划归各军区指挥,重新调整了各省军区和军分区,抽调少数主力部队充实地方武装。
1947年4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之冀热辽军区及所属部队共8万余人划归东北民主联军建制,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达46万人。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区分为东北军区和东北野战军,以原民主联军总部机关为军区兼野战军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高岗任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吕正操、周保中、萧劲光任副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副政治委员,陈云、李富春任副政治委员,刘亚楼、伍修权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
1948年7月,以护路军所属部队为基础扩编为铁道纵队,下辖4个支队,共1.7万余人。至8月止,东北人民解放军总兵力已发展到103万人。为便于作战指挥,8月14日,建立了单独的东北野战军领导机关,由林彪兼司令员,罗荣桓兼政治委员,刘亚楼兼参谋长,谭政兼政治部主任。原第1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1兵团部,萧劲光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原第2前方指挥所改为东北野战军第2兵团部,程子华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此时,东北野战军下辖2个兵团部, 12个步兵纵队,15个独立师,1个炮兵纵队,1个铁道纵队,3个骑兵师,1个坦克团等共70余万人。9月12日,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举行辽沈战役,至11月2日结束,历时52天,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解放了东北全境。从此,东北野战军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支战略机动部队。
1948年11月13日,东北野战军所属第1至第12纵队,按照中央军委规定的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第39、第40、第41、第42、第43、第44、第45、第46、第47、第48、第49军,每军4个师5至6万余人;另以长春起义的国民党军第60军编为第50军。部队的装备由于辽沈战役的大量缴获而得到很大改善。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奉命入关。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与华北军区第2、第3、第4兵团及地方武装一部举行平津战役,历时64天,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除绥远一隅和太原、新乡等少数孤立据点以外的华北全境。
根据中共中央军委1949年1月15日和3月7日的命令,东北野战军于3月11日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下辖4个兵团:第12兵团,萧劲光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辖第40、第45、第46军;第13兵团,程子华任司令员,萧华任政治委员,辖第38、第47、第49军;第14兵团,刘亚楼任司令员,莫文骅任政治委员,辖第39、第41、第42军;第15兵团,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辖第43、第44、第48军及两广纵队;原野战军所属之特种兵指挥机关改称特种兵司令部,辖2个炮兵师,1个装甲师,1个高炮指挥所和1个工兵指挥所。原铁道纵队扩编为铁道兵团,归军委直接指挥。
1949年3月下旬,第四野战军组成先遣兵团开始自华北地区南下,4月20日,配合第二、第三野战军发起渡江战役;5月中旬,在湖北团风至蕲春之线强渡长江,解放武汉。野战军主力于4月中旬南移。5月12日,中央军委决定,第四野战军领导机关与中原军区领导机关合并,组成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领导机关。林彪任司令员,罗荣桓任第一政治委员,邓子恢任第二政治委员,萧克任第一参谋长,赵尔陆任第二参谋长,谭政任政治部主任。6月上旬,野战军主力渡过长江,分三路对国民党军华中军政长官白崇禧部和华南军政长官余汉谋部进行迂回包抄, 10月中旬和下旬,分别在衡阳、宝庆(今邵阳)地区和阳江、阳春地区歼灭白崇禧部主力4个师和余汉谋部4万余人。接着又向广西挺进,至12月中旬,将白崇禧集团17余万人歼灭于粤桂边之容县、博白和钦州地区。另一部配合第二野战军向西南进军。
第四野战军在向中南进军过程中,先后抽调部分部队和干部,在豫、鄂、赣、湘、粤、桂等省进行发动群众,建党建政,清剿残匪,建立民主新秩序的工作。广西战役后,野战军又以80%的兵力在湘、桂、粤境内清剿土匪,先后歼灭土匪115万余人。同时,在组织上继续作了若干调整:7月,以国民党军第19兵团起义的4个师改编为第51军。8月,第12兵团部兼湖南省军区。第14兵团部奉命改为中央军委空军的领导机关。装甲兵师调东北成立装甲兵学校。10月,以长沙起义的国民党军第1兵团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21兵团(辖第52、第53军)。11月,第15兵团部兼广东省军区。12月,第13兵团部兼广西省军区。12月26日,中央军委批复华中局并四野:“同意华中军区即正式改名中南军区”。12月30日,中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知,自1950年1月1日起,华中军区改称中南军区,组织机构仍旧。下辖6个省军区、3个兵团部,16个军,1个炮兵司令部(辖4个炮兵师、1个高炮师),1个工兵司令部(辖5个团),1个铁道司令部(辖5个铁道团)和16个独立师,92个独立团,8个警卫团及军政大学6个分校,全军区共150万人。
1950年3月5日-5月1日,第四野战军以第15兵团指挥两个军,在琼崖纵队的配合下,以木帆船为主要航运工具实施渡海作战,5月1日解放海南岛。至此,除西沙群岛、南沙群岛等岛屿外,华南全境获得解放。
为明确野战军与军区双方兼管关系,1950年3月13日,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司令部向所属部队发出通报:根据中央军委指示规定,今后各部颁发一切文件,统称:“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7月6日,中南军区、第四野战军司令部再次就此事发出通报,今后行文时,如纯对地方军区的,只书中南军区不书四野;如纯对野战部队的,只书四野不书中南军区;如两者均有关连,即书中南军区兼第四野战军,或将中南军区与四野并书。 l955年4月,中南军区奉命改称广州军区,第四野战军番号撤销,部队归广州军区指挥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四野1955年授衔元帅、将领全名单 (1)
四野在林彪的统帅下,在四大野战军中实力是最强的,战果也最辉煌。兵强马壮,战将如云!这一切得到当时的公认。也正因为如此,1955年接受授衔的元帅、将领均居全军之冠!以下是名单:

元帅2位: 林彪 罗荣桓 (全军共10大元帅)

大将3位: 肖劲光 黄克诚 谭政 (全军共10大将)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上将19位:乌兰夫 邓华 吕正操 刘震 刘亚楼 李天佑

李聚奎 杨至成 肖华 肖克 陈伯钧 陈奇涵

周桓 周纯全 赵尔陆 洪学智 黄永胜 韩先楚

赖传珠 (全军共57位上将)

中将57位: 万毅 方强 方正平 孔石泉 孔庆德 田维扬
匡裕民 刘西元 刘兴元 刘转连 刘道生 杜平 杨国夫 杨梅生 苏静 李寿轩 李作鹏 李雪三 肖向荣 吴克华 吴法宪 吴信泉 吴富善 吴瑞林 何德全 邱会作 邱创成 张云天 张池明 陈仁麒 欧阳文 罗舜初 周仁杰 周赤萍 胡奇才 钟赤兵 贺诚 袁升平 莫文骅 聂鹤亭 晏福生 倪志亮 徐斌洲 唐天际 黄志勇 曹里怀 梁必业 梁兴初 彭明治 彭嘉庆 程世才 温玉成 曾泽生 曾国华
詹才芳 谭甫仁 常乾坤 (全军共177位中将)
(其中少将数目忘记了,有知道的朋友可以补充)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作战指挥室蜡像及指挥作战通讯室所用通讯设备一 】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

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双城第四野战军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