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是否有针对防洪防汛的应急通信系统这样的系统主要有什么样的功能和作用

未升级云视频会议系统前,水利巡检、岸线管理等防汛工作在实际开展中,主要依赖语音电话等传统通信方式向指挥部传递信息,同时指挥部还需将纷杂的信息整理汇总,在进行综合判断和调度,时效性和准确性都大打折扣。特别是当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传统通讯方式给“中枢”防汛减灾指挥调度和“一线”应急保障措施方案的执行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增加了灾害发生的概率。

部署云视频会议系统后,相关部门领导便可对各部门进行协同指挥和管理,实时联动协调上下游、左右岸联防联控。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在线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实时考核,极大强化了激励问责。对人力、物力资源大量损耗收效甚微的情况也有极大改观。

小鱼易连作为云视频会议的领军企业,协助湖南省水利厅洞庭湖水利工程管理局完成了云视频会议系统的全面布局,该系统在全省河道和洞庭湖区的水利管理及防汛技术指导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河长巡河期间,能在巡航指挥船上通过小鱼易连云视频会议系统对接湖南省水利厅,实现全程实时高清视讯通话。与此同时,也可以和下属的14个市、州及100多个区县单位在线高清视频会议联动,大大方便了水利系统的协作沟通,在危急情况下实现实时高清应急指挥。

小鱼易连坚持主攻“融合云·大视频”方向,通过把众多并行任务通过云渠道下发到对应端,通过端能力分解,大大降低核心服务器的负载,提高处理效率。采用融合云,小鱼易连可以快速、高效、无限时、高质量的满足众多节点同时视频的需要。在网真培训、云端会堂、应急指挥、移动应用、无人零售等领域大有前景。融合云将彻底打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保障全球任何一个角落均可坐在同一个”云端虚拟会议室”中。

❷ 防汛遥感技术是什么

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遥感作为高新技术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在各方面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尤其是在防洪减灾等方面,卫星遥感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水利部遥感中心成立伊始,就将洪、涝灾害作为遥感技术应用的重点。早在1983年,该中心就成功地利用陆地卫星对三江平原挠力河洪水进行了监测。1987~1989年,水利部遥感中心、国家遥感中心航空遥感一部及国家测量局等有关单位,又相继在永定河、黄河、荆江——洞庭湖区和淮河干流开展了防汛遥感应用实验,将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建成了一套防洪遥感信息系统。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对洪涝灾情全天候、准实时地监测与查询,使防汛指挥部门在北京就能看到千里之外的洪涝现场情况。在1991年我国淮河、太湖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期间,发挥了重要作用。90年代初,我国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防汛遥感实时传输系统”的开发工作又由水利部遥感中心主持并全面展开。该系统是综合应用遥感技术、GPS、GIS、航空卫星通信技术、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等多种高新技术建立的一个极其复杂、难度很大的科研工程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3s(遥感、GPS、GIS)一体化系统,由信息获取、信息传输和信息处理三部分组成。信息获取主要由遥感飞机、侧视合成孔径雷达(SAR)、实时成像器、GPS等组成。信息传输采用“机——星_——地”(即飞机——卫星——地面)传输方式,由机载站、转发站和用户站等构成。信息处理由计算机图像处理、GIS及外围设备构成。实现了全天候、实时洪水监测。90年代末,我国又进行了“重大自然灾害检测与评估业务系统的建立”的课题攻关,汛期应用星载、机载SAR、气象卫星进行灾情监控,综合利用了航天、航空可见光、红外、微波等手段进行洪涝灾害的检测与灾情评估。该系统在199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大提高了定期发布国家旱情、随时检测评估洪涝灾害和重大自然灾害的应急反应能力,对突发性水灾,能够在系统进入状态后2天内提供受淹范围、各类土地面积等信息,一周之内提供包括受灾人口、受淹房屋等信息的详细报告,对重点地区实施每天一报淹没地区及面积的信息服务,在危急时刻提供实时灾害现场图像显示和注记等,在防洪指挥决策和灾情调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