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数据报告
1. 网约车滴滴,嘀嗒,哈罗三者之间优劣分析
2. 共享单车走红的原因是什么
近日,共享单车品牌ofo以51.2%的市场占有率号称行业第一,而摩拜单车则是月活跃用户量这个维度上的第一,其月活跃用户量已达到313.5万人。数据掐架反映了激烈的市场竞争。事实上,伴随着共享单车概念的持续火热,该行业已经涌现出了20多家创业企业。
2016年下半年以来,大量应用创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创业项目遇冷,共享单车却在资本寒冬中逆势走红,成为现象级的存在。这说明,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乃至网约车的发展,仍然没有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或者说,共享单车在短途出行这一细分领域的优势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认可。
目前困扰共享单车的主要是盈利模式不清晰的问题。共享单车行业在硬件造价成本过高、用户素质不高导致硬件损坏严重、被利益相关行业所打击、用户的使用体验欠佳等方面备受质疑,这些现状都推高了经营成本。而与此同时,新的竞争者还在不断加入,竞争激烈倒逼企业聚焦于通过烧钱抢占市场,更加重了舆论对于行业前途的担忧。
尽管上述问题都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来看,大部分问题其实是可以优化、部分克服的。就盈利模式而言,目前阿里、腾讯、滴滴等产业资本对于共享单车都有投资,实际上间接说明了他们是不担心这个问题的。即便进行直接论证,共享单车的发展空间也是值得肯定的。
从共享经济的角度看,共享单车有着坚实的盈利基础。共享经济代表了一种趋势,即人们会从重视工具的所有权,到逐渐重视其使用权。其理论依据在于,对于一些被个人拥有的工具,当其在充分满足个人使用需求之后出现闲置,且共享的成本远远低于闲置成本,共享就比拥有更具经济价值。对于共享单车的入局者来说,移动互联网破除了单车共享的信息成本,而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共享单车的规模化,智能硬件的成本也会越来越低。理论上讲,只要每个用户所分摊的企业经营成本不高于个人拥有单车的成本,共享单车就具备实现盈利的基础。
就当下而言,虽然共享单车比普通自行车的造价更高、人为破坏等现实情况推高了共享单车的运营成本。但在资本的支撑下,优秀的共享单车品牌在做大规模、抢占市场的同时,也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升级硬件的智能化水平、优化运营调度、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以及发展多样化的服务,从而探索出更好的盈利模式,这正是共享单车的想象空间所在。
具体而言,共享单车在优化成本控制和开辟盈利点上都有文章可做。就成本控制而言,优化硬件制造以及扩大市场规模可以降低硬件制造的成本,形成规模经济的优势,例如,摩拜通过优化流程,其硬件制造成本已经从每辆单车3000元降低至1000元,小鸣单车的单车成本仅为400元,也得益于其在产业链和规模经济方面的优势。扩大市场规模其实也是在做用户培养的工作,在这个过程中,用户素养、对单车接受度的提高也有利于降低成本。当然,共享单车企业必须重视运营的经验总结和优化,持续提升用户体验和服务的溢价能力,而不是因为扩大市场规模放大现存问题,从而推高其他方面的成本。
在挖掘盈利点方面,未来共享单车也有一定的想象空间。比如,共享单车的硬件及App均具有一定的广告价值,App作为搭载服务多样化的潜在平台以及平台内沉淀的用户数据,长期来看也具有确定性的变现价值。此外,作为物联网的基础硬件,随着物联网的发展,共享单车开辟出全新商业模式的可能性也是有的。事实上,相比短期内的盈利难题,这些需要时间解答的问题,恰恰可能是投资者们更为关注的。
共享经济理论决定了共享单车具有确定性的利润空间,随着成本的优化和盈利点的挖掘,共享单车将逐步满足盈利条件。因此,从算大账、不算小账的角度看,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共享单车企业,只要规模化伴随着运营的持续优化和认可度的提升,一时的烧钱扩张也无可厚非。
3. 如何评价 ofo 共享单车
共享单车的出现推动了绿色出行、有效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报告《城域开放众创空间: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认为,共享单车依托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通过企业、社会、政府共同参与众创共治解决城市难题,不仅是一个商业创新、更是一个社会创新,也是“五位一体”智慧城管服务转型的生动诠释,更是创新2.0时代群众路线的新探索,新网络、新数据环境下依托城域开放众创空间构建智慧社会解决城市治理难题的一个典型样本。
共享单车的出现,仅仅是众创的一个起点,其发展中还会暴露一些新的问题。比如,由于城市公共空间规划设计的缺陷、配套公共服务、相关制度与管理的缺失等原因,导致共享单车乱停乱放、人流密集地塞满了共享单车等问题。这不是共享单车的错,也不仅是企业的责任,更需要面向创新2.0的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特别是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侧改革。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意味着从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出发,创新供给模式和供给机制,推进结构调整,提高供给质量,有效满足社会需求。
基于新数据环境的共享单车服务创新已经比个人自行车节约了数倍的占用空间,个人单车又比汽车出行在道路资源和公共空间上更加有效,这样的社会创新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公共空间和资源有效利用的问题。我们需要思考,城市精细化管理、制度供给和公共服务是否还存在不足与错位,城市是为车而建还是为人而生,交通疏堵关键在“堵”与“限”还是在服务与管理,城市是否是人本尺度和以人为本,为人行、骑行和社会交往提供了足够空间,政府是否在城域开放众创空间营建中发挥了应有作用?我们如何基于创新2.0推进开放众创、社会共治,让城市出行与交往空间更加美好?
众创发展中的问题需要在众创发展中去持续解决,在创新2.0时代技术、社会以及管理与制度的互动中去解决,通过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的众创和共治去解决,如同共享单车这样的众创所已经解决的问题一样。在城域开放众创空间营建过程中,公共服务与制度供给的完善、社会治理的精进、智慧社会的建设也绝非一日之功。推动以社会为舞台的开放众创,需要构建面向创新2.0的“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生态。政府在其间将扮演重要的角色,实现面向创新2.0的政府2.0服务转型。创新2.0时代的人民政府一定是城域开放众创空间营建者、智慧社会培育者、创新生态赋能者。
报告《城域开放众创空间:创新2.0时代智慧城市建设新路径》全文请参见: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