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数据分类
A. 简述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的操作步骤.
对数据进行分类汇总需要通过Excel软件,要在Excel中对数据进行分类计算,除了使用数据透视表外,还可以使用分类汇总命令,它操作起来更为简单,也更明确。并且可以直接在数据区域中插入汇总行,从而可以同时看到数据明细和汇总。
具体方法如下:
1、在做分类汇总前,需要先对数据进行排序,否则无法进行分类汇总,如下数据:我们要对物料编码进行分类汇总,则可以先对此列进行排序。
B. 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空间数据标准化与分类体系
我们正处在信息社会。信息时代的特征是实现信息或数据在社会中的迅速通讯和广泛共享。为了使MREIS中存储的数据或信息不仅服务于建立该系统的矿山企业本身,也服务于其他企业、机构和上级管理部门,其关键之一是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制定空间数据标准(包括质量标准)是实现数据共享的前提,也是一个系统内保持数据的连贯性、持续有效性的需要。
矿区资源环境数据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体系应首先遵循全国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在此基础上制定统一的数据采集原则、统一的空间定位框架、统一的数据分类标准和编码系统、统一的数据记录格式及统一的数据测试标准。为此,首先应采用国家统一坐标系,而不宜继续使用矿区独立坐标系。另一个重要内容是数据分类和编码系统。目前,我国正在进行地理信息及其属性的编码规范和标准的研究制定,已取得不少成果,如颁布了《国土基础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92)》,以及一些行业标准和规范。
MREIS的数据分类、编码体系,应在全国统一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制定,遵循分类和编码的惟一性、系统性、适用性、可扩充性、简单性、规范化和完整性的原则,既要与全国统一标准接轨,又要与兄弟行业的标准协调,立足现在,面向未来。考虑到矿区资源和环境信息数据内容十分广泛、类型复杂,一般需要6~7级分类才能实用。根据煤炭资源开发的具体情况,我们拟定了MREIS中数据的高三级分类及编码体系(表6-1),更详细(4~7级)的分类由各子系统的研究开发人员制定。这样,就构成了各子系统间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的完整的数据分类体系。
表6-1矿区资源环境信息系统的数据高位分类体系(以煤炭资源开发为主)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C. 数据库系统的分类有哪些
关系数据库 facts and information
关系数据库是建立在集合代数基础上,应用数学方法来处理数据库中的数据。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各种联系均用关系模型来表示。
关系模型由关系数据结构、关系操作集合、关系完整性约束三部分组成。
全关系系统十二准则
全关系系统应该完全支持关系模型的所有特征。关系模型的奠基人E.F.Codd具体地给出了全关系系统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准则0'' : 一个关系形的关系数据库系统必须能完全通过它的关系能力来管理数据库。
;''准则1'' 信息准则 : 关系数据库系统的所有信息都应该在逻辑一级上用表中的值这一种方法显式的表示。
;''准则2'' 保证访问准则 : 依靠表名、主码和列名的组合,保证能以逻辑方式访问关系数据库中的每个数据项。
;''准则3'' 空值的系统化处理 : 全关系的关系数据库系统支持空值的概念,并用系统化的方法处理空值。
;''准则4'' 基于关系模型的动态的联机数据字典 : 数据库的描述在逻辑级上和普通数据采用同样的表述方式。
;''准则5'' 统一的数据子语言 :
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可以具有几种语言和多种终端访问方式,但必须有一种语言,它的语句可以表示为严格语法规定的字符串,并能全面的支持各种规则。
;''准则6'' 视图更新准则 : 所有理论上可更新的视图也应该允许由系统更新。
;''准则7'' 高级的插入、修改和删除操作 : 系统应该对各种操作进行查询优化。
;''准则8''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 无论数据库的数据在存储表示或存取方法上作任何变化,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保持逻辑上的不变性。
;''准则9'' 数据逻辑独立性 : 当对基本关系进行理论上信息不受损害的任何改变时,应用程序和终端活动都保持逻辑上的不变性。
;''准则10'' 数据完整的独立性 : 关系数据库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必须是用数据库语言定义并存储在数据字典中的。
;''准则11'' 分布独立性 : 关系数据库系统在引入分布数据或数据重新分布时保持逻辑不变。
;''准则12'' 无破坏准则 : 如果一个关系数据库系统具有一个低级语言,那么这个低级语言不能违背或绕过完整性准则。
■实时数据库是数据库系统发展的一个分支,它适用于处理不断更新的快速变化的数据及具有时间限制的事务处理。实时数据库技术是实时系统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研究人员希望利用数据库技术来解决实时系统中的数据管理问题,同时利用实时技术为实时数据库提供时间驱动调度和资源分配算法。然而,实时数据库并非是两者在概念、结构和方法上的简单集成。需要针对不同的应用需求和应用特点,对实时数据模型、实时事务调度与资源分配策略、实时数据查询语言、实时数据通信等大量问题作深入的理论研究。实时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实时数据库模型
实时事务调度:包括并发控制、冲突解决、死锁等内容
容错性与错误恢复
访问准入控制
内存组织与管理
I/O与磁盘调度
主内存数据库系统
不精确计算问题
放松的可串行化问题
实时SQL
实时事务的可预测性
研究现状与发展实时数据库系统最早出现在1988年3月的ACM SIGMOD Record的一期专刊中。随后,一个成熟的研究群体逐渐出现,这标志着实时领域与数据库领域的融合,标志着实时数据库这个新兴研究领域的确立。此后,出现了大批有关实时数据库方面的论文和原型系统。人机交互技术与智能信息处理实验室实时数据库小组一直致力于实时系统、实时智能、实时数据库系统及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D. 数据的分类
①定位的,如各种坐标数据;
②定性的,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居民地、河流、道路等);
③定量的,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
④定时的,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 ①数字数据,如各种统计或量测数据。数字数据在某个区间内是离散的值 ;
②模拟数据,由连续函数组成,是指在某个区间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又可以分为图形数据(如点、线、面)、符号数据、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如声音的大小和温度的变化等。 数据库的基本结构分三个层次,反映了观察数据库的三种不同角度。
(1)物理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最内层,是物理存贮设备上实际存储的数据的集合。这些数据是原始数据,是用户加工的对象,由内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处理的位串、字符和字组成。
(2)概念数据层。它是数据库的中间一层,是数据库的整体逻辑表示。指出了每个数据的逻辑定义及数据间的逻辑联系,是存贮记录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数据库所有对象的逻辑关系,而不是它们的物理情况,是数据库管理员概念下的数据库。
(3)逻辑数据层。它是用户所看到和使用的数据库,表示了一个或一些特定用户使用的数据集合,即逻辑记录的集合。 数据库不同层次之间的联系是通过映射进行转换的。数据库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实现数据共享。数据共享包含所有用户可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也包括用户可以用各种方式通过接口使用数据库,并提供数据共享。
(2)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同文件系统相比,由于数据库实现了数据共享,从而避免了用户各自建立应用文件。减少了大量重复数据,减少了数据冗余,维护了数据的一致性。
(3)数据的独立性。数据的独立性包括数据库中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应用程序相互独立,也包括数据物理结构的变化不影响数据的逻辑结构。
(4)数据实现集中控制。文件管理方式中,数据处于一种分散的状态,不同的用户或同一用户在不同处理中其文件之间毫无关系。利用数据库可对数据进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并通过数据模型表示各种数据的组织以及数据间的联系。
(5)数据一致性和可维护性,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主要包括:①安全性控制:以防止数据丢失、错误更新和越权使用;②完整性控制: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③并发控制:使在同一时间周期内,允许对数据实现多路存取,又能防止用户之间的不正常交互作用;④故障的发现和恢复:由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一套方法,可及时发现故障和修复故障,从而防止数据被破坏。
E. 计算机中的数据是指什么
在计算机科学中,数据是指所有能输入到计算机并被计算机程序处理的符号的介质的总称,是用于输入电子计算机进行处理,具有一定意义的数字、字母、符号和模拟量等的通称。现在计算机存储和处理的对象十分广泛,表示这些对象的数据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
数据是信息的表现形式和载体,可以是符号、文字、数字、语音、图像、视频等。数据和信息是不可分离的,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数据本身没有意义,数据只有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
数据可以是连续的值,比如声音、图像,称为模拟数据。也可以是离散的,如符号、文字,称为数字数据。在计算机系统中,数据以二进制信息单元0,1的形式表示。
(5)系统数据分类扩展阅读:
数据的分类
1、按性质分为
(1)定位的,如各种坐标数据;
(2)定性的,如表示事物属性的数据(居民地、河流、道路等);
(3)定量的,反映事物数量特征的数据,如长度、面积、体积等几何量或重量、速度等物理量;
(4)定时的,反映事物时间特性的数据,如年、月、日、时、分、秒等。
2、按表现形式分为
(1)数字数据,如各种统计或量测数据。数字数据在某个区间内是离散的值 [3] ;
(2)模拟数据,由连续函数组成,是指在某个区间连续变化的物理量,又可以分为图形数据(如点、线、面)、符号数据、文字数据和图像数据等,如声音的大小和温度的变化等。
3、按记录方式分为
地图、表格、影像、磁带、纸带。按数字化方式分为矢量数据、格网数据等。在地理信息系统中,数据的选择、类型、数量、采集方法、详细程度、可信度等,取决于系统应用目标、功能、结构和数据处理、管理与分析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