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出口数据
❶ 香港澳门回归后经济发展情况,请用详细数据(经济数据,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说明
一. 澳门于1999年12月20日回归祖国。在回归前几年,澳门经济持续下滑,连续多年负增长,1996年至1999年本地生产总值连续四年负增长;失业率高企,1999年失业率高达6.4%;居民收入下降,1999年就业人口月工作收入比1996年还低。整体经济低迷,营商环境恶化,治安不靖,投资者却步。
经济连续七年保持正增长。澳门回归后,大约经过两年的发展,到2001年本地生产总值基本恢复到回归前的最高年份,即1995年的水平。2000~2005年澳门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约为10%,其中2004年更高达28.3%。2005年人均本地生产总值已达到约2.4万美元。2006年本地生产总值继续保持良好增长态势,预计将实现双位数增长。回归以来公共财政年年保持盈余,2000~2005年5年间财政盈余合计约180 多亿澳门元,而1999年前澳葡政府留给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历年财政盈余只有20多亿澳门元;2005年政府财政收入达282亿澳门元,比1999年约翻了一番。
就业状况逐步改善。临近回归,前澳葡政府展开了一系列公共工程,回归时,这些政府公共投资工程陆续完成,建筑业失业人员一时大量增加,加上当时澳门经济尚处复苏初期,致使失业率一度大幅上升。2000年失业率曾高达6.8%,特别是建筑工人失业问题较为严重,并引发了规模较大的工人游行示威活动。但随着经济逐步复苏和好转,加上政府推行促进就业的措施,失业率逐步下降。2005年失业率下降到4.1%,目前基本上在4%以下。与此同时,居民收入也有所提升,如2005年就业人口月均收入为 5765澳门元,比1999年增长约20
从回归前的连续4年负增长,到回归后的连年跨越式增长,澳门的本地生产总值令人瞩目,与此同时,澳门的失业率5年间大幅下降,令澳门居民真正享受到了经济增长带来的实惠。
据权威部门的统计,2000年至2002年,澳门经济总量年平均增长率为5.6%, 2003年为15.6%,2004年上半年高达36%,预计全年将达到创历史记录的20%,增长速度令海内外刮目相看。同时,澳门的失业率呈现不断下降趋势,从回归之初的7.1%,降至2004年8至10月的4.7%。
2003年与1999年相比,GDP总额由490亿澳门元(以下简称元)增长到633.7亿元,增长30%,预计五年平均增幅超过10%。政府财力稳定增长,财政收支连续四年保持盈余,累计达182亿元(含土地基金110亿元)。进出口总额由338亿元增至428亿元,增长26%;外汇储备逐年增长,到今年8月,达到388亿元。居民存款总额由842亿元上升到1087亿元,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博彩旅游业稳步增长,入境游客总数由744万人次增加到1189万人次,今年有望达到1500万人次;房地产市场活跃,成交量激增且价格持续上升。
二.
回归十年以来,香港经济增长近50%。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实际增长4%左右。由于回归之初的几年经济动荡,又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波动较大,因而十年来年平均增长率被拉低。近几年香港经济维持强劲扩张势头,增长层面广阔。过去三年所见的增长,较1987年以来任何连续三年高于趋势的增幅都要快。在贸易方面,回归以来,香港贸易总额基本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受惠于内地经济蓬勃发展和美元转弱令价格竞争力有所改善,香港的整体货物出口(包括转口和港产品出口)在2006年同比增长10.2%。除贸易激增的推动力外,内部需求亦保持坚挺,整年均提供稳定而重要的增长动力。
香港服务业发展蓬勃,在东亚地区可谓首屈一指。在1990年至2004年间,香港服务业平均每年增长7%,达11289.39亿元,而同期间的名义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5.6%。因而,服务业占本地生产总值的比率有所增加,从1990年的75.4%增至2004年的90.0%。在各主要服务行业中,以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饮食及酒店业和社区、社会及个人服务业增长最快,平均每年增值6.7%和8.8%,分别占2004年本地生产总值的27%和21.1%。
2000年至2005年,受到区域和全球经济环境不断改变,以及与内地进一步融合所推动,香港经济结构持续向服务业转移。内地经济发展蓬勃尤其为香港服务业提供了无限商机,同时,内地拥有大量低廉的土地和劳工资源,以及内地生产力不断上升,也推动了香港经济朝高增值发展。2000年至2005年期间,整体服务行业在本地生产总值中所占比率由86.6%增至90.7%,而制造业及建造业则分别由5.4%和4.9%下跌至3.4%和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