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吉利共享新能源技术架构

首先,我认为,这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与形势下顺应时代发展的一个正确的选择,正如吉利控股董事长所说:“中国确实生产了不少车子,但和国外的同行比起来,中国的汽车工业面临的挑战是实实在在的,我们必须要去面对,而不能回避。5年以后中国的汽车产业将完全放开,没有任何门槛,外国的汽车公司完全可以在中国换一种方法来发展。如何用好这短短的五年时间,这既是中国汽车公司的机遇,也是一个无穷的挑战。外国的汽车公司也在做规划,如何与中国的政策相协调,如何更好的迎接五年以后的机遇,抓住中国这个世界最大汽车市场的机遇。”



就拿新能源中的电动车来说,就目前发展形势来看,电动汽车虽然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与补贴下实现了较为快速的发展,但据我所了解,当初由于充电接口标准的不统一,使得有些地方即使已经建设了国家充电桩,部分接口还是不兼容,消费者仍然无法使用。

为了能够解决此问题,很多国家或地区逐渐出台了有关充电桩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新能源大国中国的标准最为强势(谁叫我们新能源车保有量那么大呢)。为此,美国品牌特斯拉后来不得不专门为Tesla车型设计了一款与国标充电桩兼容的转接头,要是一开始标准有统一就不会这么麻烦。
与此同时,许多车企对电池、电机等部件的设计差别导致零部件针对性强,无法降低维修成本使得很多消费者在选择电动车的时候犹豫不决。
然而,共享技术架构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如大众、丰田、本田等,他们在中国都至少有两家以上合资品牌。同品牌不同车型的零部件大多数都做到了通用化,甚至不同档次的车生产平台都做到了共享,这无疑大大降低生产维修成本,使得消费者没有担心维修时价格过高的后顾之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