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主要包括哪些

数据库管理员的主要职责为:

1、数据库管理员规定用户访问权限和为不同用户组分配资源。

2、监视监控数据库的警告日志,定期做备份删除。

3、对数据库的备份策略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更改,数据的日常备份情况进行监控。

4、规范数据库用户的管理定期对管理员等重要用户密码进行修改。

5、对SQL语句的书写规范的要求一个SQL语句,如果写得不理想,对数据库的影响是很大的。

(1)数据管扩展阅读

技术分工

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里数据库管理员的职责重要而广泛,这催生了各个纵向的运维技术方向,凡是关系到数据库质量、效率、成本、安全等方面的工作,及涉及到的技术、组件,主要包括:

1、数据库监控技术:包括监控平台的研发、应用,服务监控准确性、实时性、全面性的保障。

2、数据库故障管理:包括服务的故障预案设计,预案的自动化执行,故障的总结并反馈到产品/系统的设计层面进行优化以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3、数据库容量管理:测量服务的容量,规划服务的机房建设,扩容、迁移等工作。

4、数据库性能优化:从各个方向,包括SQL优化、参数优化、应用优化、客户端优化等,提高数据库的性能和响应速度,改善用户体验。

㈡ 数据库管理系统有哪些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DBMS)有哪些呢?目前互联网上常见的数据库管理软件有SYBASE、DB2、ORACLE、MySQL、ACCESS、VisualFoxpro、MSSQLServer、Informix、PostgreSQL这几种。

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种类有很多,常见的也很多,但是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也那么三五种:ORACLE、MySQL、ACCESS、MSSQLServer这些是不同领域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这些软件各自的优势何在。

㈢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几个阶段,是哪几个,发生的大概时间

发展经过的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在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运用常规的手段从事记录、存储和对数据加工,也就是利用纸张来记录和利用计算工具(算盘、计算尺)来进行计算,并主要使用人的大脑来管理和利用这些数据。而早期的计算机主要用于数值计算,也无管理数据的软件,因此从计算机内记录的数据上看,数据量小,数据无结构。用户直接管理,且数据间缺乏逻辑组织,数据仅依赖特定的应用,缺乏独立性。
文件系统阶段
这一阶段的数据管理技术得益于计算机的处理速度和存储能力的惊人提高,这一时期的数据处理系统是把计算机中的数据组织成相互独立的被命名的数据文件,并可按文件的名字来进行访问,对文件中的记录进行存取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可以长期保存在计算机外存上,可以对数据进行反复处理,并支持文件的查询、修改、插入和删除等操作,这就是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数据管理示意如下图所示。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化,但从文件的整体来看却是无结构的。其数据面向特定的应用程序,因此数据共享性、独立性差,且冗余度大,管理和维护的代价也很大。
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计算机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更重要的是出现了大容量磁盘,存储容量大大增加且价格下降。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克服文件系统管理数据时的不足,而满足和解决实际应用中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的要求,从而使数据能为尽可能多的应用程序服务,这就出现了数据库这样的数据管理技术。数据库的特点是数据不再只针对某一个特定的应用,而是面向全组织,具有整体的结构性,共享性高,冗余度减小,具有一定的程序与数据之间的独立性,并且对数据进行统一的控制。

㈣ 什么是数据化管理

数据化管理是指将业务工作通过完善的基础统计报表体系、数据分析体系进行明确计量、科学分析、精准定性,以数据报表的形式进行记录、查询、汇报、公示及存储的过程,是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之一。

数据化管理的目标在于为管理者提供真实有效的科学决策依据,宣导与时俱进的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企业管理可持续发展。

(4)数据管扩展阅读:

数据化管理的意义:

1、数据化管理是科学管理的基础。科学管理的目标是目标明确、决策准确、措施有效、执行有力。

数据化管理是将业务工作中的基本状况,通过翔实的数据直观地展现,并通过适当地分析,明确经营基本状况,发现业务工作中的不足之处,为管理者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促进管理层进行有针对性地改进和有效地决策,是科学管理的基础。

2、数据化管理是科学领导的参考。领导学认为领导的艺术与方法是达成领导效能与发展的关键因素。数据化管理是优秀的管理方法之一。

完善的数据化管理能够明确指出下属业务工作中存在的各类问题,以实事求是的方法并辅之于其他的管理手段,能够有效地指导若干下属开展工作,能够根据问题的严重性与重要性进行有针对性地改善,促进团队的整体进步,从而实现领导效能,是科学领导的有效参考。

3、数据化管理是企业管理改进的关键。优秀的企业管理应该具备完善的运营数据分析体系。一切企业活动,最终都以数据最为参考, 达成一定的数据指标,循环改进,持续发展。数据化管理存在于企业的每个环节,通过参考经营数据管理的企业体制是确保企业良性发展的关键。

㈤ 在数据生命周期管理实践中什么是执行方法

数据管理和维护是执行方法。

数据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对数据进行有效的收集、存储、处理和应用的过程。其目的在于充分有效地发挥数据的作用。实现数据有效管理的关键是数据组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经历了人工管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三个发展阶段。在数据库系统中所建立的数据结构,更充分地描述了数据间的内在联系,便于数据修改、更新与扩充,同时保证了数据的独立性、可靠、安全性与完整性,减少了数据冗余,故提高了数据共享程度及数据管理效率。

(5)数据管扩展阅读

1、人工管理阶段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计算,这一阶段数据管理的主要特征是:

(1)不能长期保存数据。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之前,计算机一般在关于信息的研究机构里才能拥有,当时由于存储设备(纸带、磁带)的容量空间有限,都是在做实验的时候暂存实验数据,做完实验就把数据结果打在纸带上或者磁带上带走,所以一般不需要将数据长期保存。

(2)数据并不是由专门的应用软件来管理,而是由使用数据的应用程序自己来管理。作为程序员,在编写软件时既要设计程序逻辑结构,又要设计[3]物理结构以及数据的存取方式。

(3)数据不能共享。在人工管理阶段,可以说数据是面向应用程序的,由于每一个应用程序都是独立的,一组数据只能对应一个程序,即使要使用的数据已经在其他程序中存在,但是程序间的数据是不能共享的,因此程序与程序之间有大量的数据冗余。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应用程序中只要发生改变,数据的[4]逻辑结构或物理结构就相应的发生变化,因而程序员要修改程序就必须都要做出相应的修改,给程序员的工作带来了很多负担。

2、文件系统阶段

20世纪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中期,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数据管理方面。此时,计算机的存储设备也不再是磁带和卡片了,硬件方面已经有了磁盘、磁鼓等可以直接存取的存储设备了。软件方面,操作系统中已经有了专门的数据管理软件,一般称为文件系统,文件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与文件管理有关的软件、被管理的文件以及实施文件管理所需的数据结构。文件系统阶段存储数据就是以文件的形式来存储,由操作系统统一管理。文件系统阶段也是数据库发展的初级阶段,使用文件系统存储、管理数据具有以下4个特点:

(1)数据可以长期保存。有了大容量的磁盘作为存储设备,计算机开始被用来处理大量的数据并存储数据。

(2)有简单的数据管理功能。文件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脱钩,程序和数据分离,是数据和程序有了一定的独立性,减少了程序员的工作量。

(3)数据共享能力差。由于每一个文件都是独立的,当需要用到相同的数据时,必须建立各自的文件,数据还是无法共享,也会造成大量的数据冗余。

(4)数据不具有独立性。在此阶段数据仍然不具有独立性,当数据的结构发生变化时,也必须修改应用程序,修改文件的结构定义;而应用程序的改变也将改变数据的结构。

3、数据库系统阶段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计算机管理的对象规模越来越大,应用范围又越来越广泛,数据量急剧增长,同时多种应用、多种语言互相覆盖地共享数据集合的要求越来越强烈,数据库技术便应运而生,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用数据库系统来管理数据比文件系统具有明显的优点,从文件系统到数据库系统,标志着数据库管理技术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