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汽车的发展前景怎么样

共享即是分享,放长远眼光来看,共享汽车和以纯电动车、车联网、无人驾驶等方向为主的新技术发展大潮,也有着很不错的化合效应。
目前电动车在私家车市场上普及的最大阻碍,就是比传统燃油要长得多的充电时间、以及比燃油车要更低的二手残值。但是如果是面向短时租赁市场的话,这两方面的影响就要小得多了。分时租赁的用车形式能够很好的弥补电动车充能耗时长的短板,加上自身运行的单位里程成本更低、在拥堵路况下有时更是明显,而无人驾驶在租赁市场上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的优势也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有一些造车新势力在进军共享领域了,甚至有一些对形势看的比较清新、比较激进的传统主机厂也介入其中。甚至在2018亚洲CES会展上,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共享汽车市场的自动驾驶车型。这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国内有证无车的人群高达2.5亿人次,且每年新增拿证人数平均3000万人,相比于美国80%的人车保有量,中国市场甚至还不足20%。2017年,交通部和住建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鼓励分时租赁发展,并明确指出对共享汽车涉及的车辆停放、充电基础设施等方面应给予扶持,肯定了共享汽车的积极意义。

在共享出行市场进入下半场的沉淀、重整,回归理性和成熟的过程中,在人工智能、车联网等技术的共同发展,特别是2019年即将迎来的5G时代,更是加速行业的发展,共享汽车领域将在2020年前后得到爆发,届时该行业或许会产生超过当前BAT规模的巨型科技公司,成为全新的领头羊。

共享汽车企业以各自独特发展运营理念,各显身手,各出奇招,同台竞技,为共享汽车行业,共享出行市场涂抹靓丽的色彩,万千姿彩,百家齐放,百舸争流,只为图发展、求创新、变革,其发展前景广袤无垠。

❷ 共享汽车消费人群有哪些人

1、从需求上说,出行7大类需求中,共享汽车在游玩、接送拜访方面的使用率是最高的,几乎50%左右。游玩中很大一部分属于柔性需求,接送拜访中很大一部分属于刚需。

2、从画像上来说,集中在20-30岁,大致占了60%;男性比例在85%以上;收入在6000/月以内;

3、从职业上来说,主要是大学生、自由职业者、业务员、售后服务维修人员。

4、从使用环境来说。

A类:柔性需求的,没有目的性用车,绝大部分里程在5-20公里之间,时长在30分钟以内,这类人群使用频率低,粘性低,大致占比总人群70%。

B类:有目的性,但非强烈刚需(我这里用强烈刚需来代表持续性刚需),用车里程在40公里左右,一般用时在4-6小时,譬如去机场接人,送人等等。

C类:短暂强烈刚需的,用车里程在40-100公里,使用时间一般持续一天,这类人群在某段时间内会高频次使用,之后会失去活跃度,属于有强烈原因的使用,比如自己车在维修,某个项目考察,某个区域业务推广等等。

出行需求中,10公里以内的需求是最旺盛的,公交、滴滴、的士完全足够且很划算解决这种需求。实际上40-100公里的需求量也非常大,可以解决这类需求的包含:私家车(代价高)、客运站(只能提供定点城际服务)、的士(价格高)、滴滴顺风(不稳定)。

❸ 共享汽车开始流行,它会和共享单车一样的结局吗

近日段时间市面上的共享汽车越来越多了,有联动云、GOFUN等,使用共享汽车的用户也是越来越多了。随着国内出行市场的日趋火爆,很多人也都开始考取驾照,但是其中有很大一部分用户还没有购买汽车,因此市场中便有了共享汽车。对于用户来说,共享汽车可以根据需求自由操作,相比而言舒适性和灵活性要更高。

现在出行市场中有公共汽车、网约车、私家车、共享单车等多个出行工具可供选择,但是共享汽车依然还有可运作的空间。它是补充网约车和共享单车之外的一种出行方式,而且其面向的是高消费人群,只要能运营得当,是能够在规划的业务周期时间内实现盈利的,也是企业平台最好的选择之一。在出行领域,共享汽车的商业价值要比共享单车高很多,而这就是机会。

早在共享单车出来的时候就有平台推出共享汽车,可是因为成本太高了,所以没有实力的创业企业很难将该业务运营下去。现在的共享汽车背后都是有实体的汽车厂商支持的,他们使用的车辆也并非是十分高端的产品,他们将那些销量不好的库存车、因为国六新政而即将被淘汰的车辆,通过平台的操作继续在市场中快速流转,正是因为此才使得共享汽车企业有机会在市场中进行布局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