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光纤中传输的信息可以被窃听吗 实验报告需要

论据支持:航船电子工程 2011年第四期 光纤通讯技术防窃听技术现状与展望

作者:谭联群 吴俊

注意:以下文字并非直接从参考论据中引用。

随着现代社会对光纤网络通信的依赖性不断增强,光纤通信的保密性已成为许多领域内通信业务关注的重点之一。随着光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光纤传输数据的能力变得越来越强,光纤到户的进程也在积极推进。与此同时,针对光纤信号的窃听技术也日趋成熟,对光纤通信进行全程实时窃听已不存在技术障碍,光纤通信的所谓保密性已不再有效,所有这些因素都促使光纤通信窃听及其检测技术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

由于传统的光缆线路监测方法根据光功率的变化来反映传输线路的变化状况,但是这并不能有效地起到检测窃听的效果。比如,如果一个光纤信道的功率在减小,与此同时,其他光纤信道的功率在增加,总的功率可能保持不变,这样就很难有效地检测信道变化的真实情况。因此,在深入研究传统检测手段有效性的同时,探讨新型的检测技术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光纤窃听方法:

通过改变光纤的某些物理特性可以获得在光纤中传输的信号,但是大部分窃听手段都将对光纤信号产生一定的可以被检测出来的破坏性影响。根据是否对光纤或光纤信号产生破坏性影响来区分,光纤窃听可以分为隐蔽窃听和非隐蔽窃听两类。目前,光纤窃听的方法主要包括光纤弯曲法、V型槽切口法、散射法、光束分离法、渐近耦合法等。

1、光纤弯曲法(FiberBending):将裸纤适当地弯曲,迫使在其中以完全反射方式前进的光信号的传输路径发生改变,并泄露部分信号到光纤外面,,泄露的光信号能量取决于弯曲半径和夹角,通过检测在弯曲处泄露的光信号,实现对光纤信号的窃听。光纤弯曲法是最容易实现的隐蔽窃听方式,利用光纤弯曲损耗辐射出的约1%光功率就可以将源信号恢复出来。光纤弯曲法示意这种方法对源信号没有影响,也不需要破坏光纤,因此隐蔽性强。对于具有较高分辨率的光纤弯曲法窃听器,由于引入的信号衰减十分微小,利用实时的全在线网络监控器和测试仪器也很难识别出来。

2、V型槽切口法(V-grooves):V型槽切口法是通过一个接近纤心的V型槽导出光纤信号进行窃听的方法。它要求V型槽的切面与光纤信号传输方向之间的夹角大于完全反射的临界角。当达到这个条件后,在保护层中传输的部分信号和在V型槽切面发生迭加效应的信号发生完全反射,导致信号通过光纤边界泄露。由于这种窃听方法导致的信号衰减很小,因此很难被发现。V型槽切口法需要精确的切割和切面抛光设备,窃听部署需要持续较长时间,因此,光纤保护层的切割和抛光过程将面临被发现的危险。

3、散射法(Scattering):散射法是采用光纤Bragg光栅技术实现的一种隐蔽窃听方法,它采用一个紫外光激态激光器产生紫外光的迭加并影响目标光纤信号,通过在目标光纤纤心形成的Bragg光栅反射出的一部分光信号实现对目标光纤的隐蔽窃听,。图2散射法示意散射法是目前最先进的光纤窃听技术,常规的网络检测和监控手段都很难识别这种窃听行为。散射法不需要对光纤进行弯曲、切割或抛光,但是它需要更精密的窃听设备并且部署非常困难,比如产生有效的外部干扰干涉光束,并在目标光纤纤心产生光栅耀斑都需要精密的控制技术,而对于光栅耀斑反射出的光信号的检测也需要精密的检测技术。

4、光束分离法(Splitting):光束分离法是一种需要切断光纤的窃听方法,即切断光纤并接入光分束器,。使目标信号分为两个完全相同的信号,其中一个信号仍然在原来的光纤中传输,另一个信号被窃听。这种方法通常都将造成几分钟的光纤通信中断。因此,光束分离法是一种非隐蔽窃听方法,很容易被发现。

5、渐近耦合法(EvanescentCoupling):渐近耦合法首先抛光光纤的保护层,使窃听光纤纤心尽可能贴近目标光纤纤心,通过减少保护层的反射引出部分信号到窃听光纤里面。由于光纤纤心非常细,实施这种方法非常困难,又由于光纤的保护层被抛光将产生1~2dB的光纤损耗,因此很难实现隐蔽的窃听。

以上几种窃听光纤信号的方法都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得到光纤信号,特别是光纤弯曲法、V型槽切口法,能够实现隐蔽窃听,又由于实施相关窃听相对容易一些,因此具有较高的实战应用价值。但是,如何隐蔽地精确部署窃听装置,如何探测和分析导出的部分微弱光信号并获得有用的信息,是各种窃听方法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相应地,如何快速精确地检测一些精确部署的窃听(比如光纤弯曲法只需要光束的1%左右,甚至更少的信号能量)是光纤通信安全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B. 急求初中物理实验报告单大全!

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科:
日期:
小组合作者: 一、实验名称 二、实验目的回

三、实验仪器和器材答(要求标明
各仪器的规格型号)
四、实验原理:简明扼要地阐述实验的理论依据、计算公式、画出电路图或光路图

五、实验步骤或内容:要求步骤或内容简单明了
六、实验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