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共享单车没落了吗

“目前街头上完好的共享单车不到60%,实在让人担心!”上海市自行车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建荣的语气十分焦虑:“车坏了不仅仅关系到好骑不好骑,最让人担心的是骑车人的安全!”

项目的出发点、市场规模、盈利模式、流动资金等等,都没问题,一些现在暴露的问题在当初策划时肯定也有考虑的,说的很好听的,不然在争取投资时也不会那么顺利。但是,项目实施几年,就变成了一地鸡毛,当初看好的投资人纷纷离场,没钱烧了,游戏自然就不好玩了,问题究竟出在哪?

个人觉得最大的问题还是项目运营管理方的失职问题。

1、共享单车变成了共享垃圾

项目策划时,应该考虑了用户素质问题,乱停乱放、故意破坏、偷车之类现象在今日中国,是必然会出现的,运营方如何应对?

当乱停乱放的单车出现在要道口、草坪、山上、树上、河底的时候,当共享单车变成了共享垃圾时,城管环卫必然会介入,运营方如何应对?

这个问题是共享单车刚进入市场时就已经暴露,但运营方至今没有应对,除了不断投放新车,有钱玩任性,似乎没有干别的。

2、扫码、定位、车锁系统一直没变

在项目问题不断累积时,没有考虑升级车锁智能系统,比如限区域,比如报警、定位,比如自动锁车,比如输入目的地定位再扫码开锁。

运营方只是努力在圈用户,挣流量,收押金,今天才明白,你只要交了押金,你就被我吃定了。

有网友说其实共享单车还是挺好用的,非常方便,自己出门买个菜或者逛街都可以用共享单车,而且价钱还挺便宜。如果非要说共享单车哪里不好,可能和过去相比,共享单车的价格贵了一些吧。以前一个小时才一块钱,但现在至少也需要2块钱了。但其实我们想想,共享单车公司也要盈利,太便宜了的话他们也划不来。前期这么优惠是因为鼓励我们多用共享单车而已,其实哪个行业都是这样,滴滴打车,共享充电宝,不都是如此吗?

很多人人反感共享打车,可能是因为被以前那些小共享单车坑过,公司关门,押金退不回来,不少人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但是现在这个问题也不存在了,基本上共享单车都实现了免押金骑车。对于我们来说,也不用担心押金的事情,也更有保障了。

只是现在共享单车也遇到很多问题,比如有些素质没那么高的人,会随意乱放,更有些人为了自己方便,会把单车锁起来当做私人物品,还有些人会把扫码的给弄掉,让别人都用不了,种种不好之处,其实都是乘客自己造成的。现在在一些农村都可以见到共享单车,而这些都是有人把他弄回去,然后把锁弄掉,当做自家买的单车一样,想想也让人不可思议。

“熊孩子” 骑车危险,成人也难保安全

脚还够不到地,却已经在骑着共享单车满大街转悠了。在共享经济火热的当下,儿童随意使用共享单车的现象比比皆是。

根据媒体报道,今年 3 月,江苏无锡一名未满 12 周岁的儿童,在独自破解密码之后,骑着共享单车在城市主干道上与一辆电动三轮车发生碰撞,不仅车辆受损,还造成双方人员受伤。

同样是 3 月,上海市一名年仅 11 岁的儿童,骑着共享单车在上海市天潼路浙江北路路口与一辆大客车相撞,不幸卷入车轮,在被送医院后不治身亡。

儿童使用出事还可以归咎于年龄太小、控制力不够,但是具备完全责任能力的成年人也事故频频。

根据《成都商报》报道,去年 12 月,市民李先生在骑着共享单车回家时不慎摔伤,事故造成其右小腿骨折。李先生的妻子表示,除了雨天路面湿滑的客观因素之外,摩拜单车的实心轮胎设计也会在天气状况不佳的情况下影响单车的防滑效果。

建议:减量+淘汰+准入

共享单车企业表示每天都在处理故障车,市民和业内人士却仍觉得故障车太多,怎样解决这组矛盾?

“一是要减量,二是要建立淘汰机制。”郭建荣建议说,市交通委发布的“禁投令”只是控制了共享单车在上海市场的增长速度,但目前市场上的共享单车数量还是太多了,“根据上海的使用情况,50万辆至60万辆比较合适,既能满足市民的用车需求,又不会侵占过多的城市道路。而且单车数量少了,需要的维护人员也相对减少,比较容易管理。”所以他觉得,在停止投放的基础上,上海不仅要把故障车淘汰掉,而且要减少总量。

同时,应当用考核机制对共享单车品牌进行“优胜劣汰”。郭建荣表示,虽然上海有了共享单车团体标准,但行业协会不能强制企业执行,也缺乏对企业的约束。但政府部门可以督促企业遵照标准运营,应该将那些运维不得力的企业清除出市场。其中在企业退市的时候,要督促他们把已经投放的共享单车清理掉。

市交通委交通设施处相关负责人则告诉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他们也注意到故障车辆的问题,希望用“互联网的手段解决互联网时代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