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这么多,改行去做修自行车的怎样

1、这个想法,我只能呵呵了。骑共享单车的用户只是短时间租用共享单车;用户不承担共享单车的维修责任;而是由各家共享单车公司自己的运维部门在修理。车坏了,维修途径如下:

  • 负责任的用户,就通过手机的APP上报给共享单车公司,然后由共享单车的运维部门去找到这部坏车,进行维修。

  • 不负责任的用户,直接丢哪里不管了,其它用户看是坏车,就一直不骑这辆共享单车,时间长了,就成了所谓的“僵尸车”;然后运维部门的后台软件就会标记出“僵尸车”的位置,运维部门在定期去搜索,维修“僵尸车”。

2、而且共享单车的配件95%以上都是定制件,只有运维部门才有配件;就算你想修理,也没有配件。

2、所以共享单车不需要你修理。有这个想法的话,可以去共享单车公司应聘运维部门的维修人员。

Ⅱ 上海共享单车“禁投令”实施情况如何

2017年8月,上海推出“禁投令”。截至当年9月,在上海运营的共享单车企业共13家,投放总量约178万辆。而今年3月市交通委的数据显示,上海日常活跃单车仅为65万辆,也就是说,目前的活跃单车只相当于过去的三分之一多一些。在此期间,多家单车企业已经倒闭,其单车已经无法提供服务;其他企业的单车也存在严重的损耗,很多成了“僵尸单车”,这些不能提供有效供给的单车,不能再作为“供大于求”的分子。

打造中国都市的骑行交通

目前,上海市府法制办已在牵头制定有关共享单车的规章,将从法制层面对共享单车市场实施常态监管。

未来的监管也将从一刀切的“禁投令”过渡为动态管理、实时调整,对共享单车的投放地域、投放密度做出精准指导,避免企业“任性”,还可以要求共享单车企业承担与投放量相匹配的管理责任,投出去多少管多少,被暂扣了之后必须及时处理,避免共享单车“坟场”。此外,还需要“放水冲淤”,引入新的合规的市场主体和经营模式,优胜劣汰,打破当下的僵局。解决当下存在的新车不能进、旧车没人动、破车骑不了问题。

另外,共享单车1.0时代,很多倒闭企业留下了押金问题,成了很多消费者的心中之痛。目前,共享单车的押金模式正在退位,之前摩拜单车已经开始返还押金,作为新入局者的青桔单车本就是无押金的,这样可以打消入局者对押金的歪脑筋,能够回归到骑行交通的本份经营上,这也便于政府实施存量内额度调节。

共享单车的重新出发,还有很多的路要走。强化对于共享单车的管理,本质是完善城市的骑行交通,这正是中国都市的短板。欧美各大城市已经走出畸形依赖机动车的发展阶段。2012年,巴黎制定了反对污染、增加道路安全的计划,其核心内容包括优化步行环境、大范围推进低速区、大力发展自行车交通。而伦敦交通局(TFL)专门发布了《市长的自行车发展愿景》。

有交通专家认为:对于共享单车不仅要监管,还要服务,可以参照上海市“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范导则”进行系统化的规划设计,配套落实骑行路权和停放设施,对共享单车核心使用场景和区域开展针对性改善。

总之,解决共享单车议题,不能从“汽车本位”出发,只盯着“乱相”,还要看到它对于都市短途交通的分流作用,以及中国大城市的慢行道建设“欠账”。单车的投放数量应做总量控制,也应该看到实行一年多的“禁投令”之后,共享单车的局部饱和与“骑车难”已然共存,要解决存量问题,也要依法合规地引入增量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