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无锡该如何继承传统发挥其原有工商优势

无锡从供给侧发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以“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高端化”引领实体经济在转型升级中绘就一条更具内涵的增长曲线。

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无锡的优先选项。2016年,无锡成功举办世界物联网博览会,诞生了世界最快的超级计算机“神威·太湖之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43.4%,集成电路、光伏、环保装备制造产值位居全国城市首位,物联网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30%以上。全市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3%,居全省第一。

在传承工商基因的务实奋进中,越来越多无锡企业正在产业链、价值链的高端参与竞争,智能制造成为产业主攻方向。戴卡轮毂制造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建设轻量化车轮智能生产线,用工减少一半,人均劳动生产率提升一倍;

被称为“华莱坞”的无锡国家数字电影产业园由无锡最大的轧钢厂——雪浪轧钢厂转型而来。去年园区新注册影视企业283家,实现影视文化产业产值32亿元,同比增长39.13%;实现税收3.7亿元,同比增长51%,成为产业规模位列全国第5的“影都”……

(1)2015无锡物联网博览会扩展阅读

历史上的无锡一直有重工恤商的传统。在这片热土上,涌现出众多具有广泛影响力和持久生命力的著名品牌,铸就“无锡制造”的金字招牌。无锡人清楚地知道:他们血液中流淌着生生不息的工商基因,这是锡城有别于其他城市的独特品格。

在江苏省委常委、无锡市委书记李小敏看来,“无锡的工商基因成就了过去辉煌,也是当前无锡产业的根基所在,希望所在。”“无锡之所以涌现出众多的实业家,离不开千百年以来重工恤商精神的积淀和传承,这就是无锡充满发展动力和活力的基因编码。”

2015年以来,无锡市委、市政府着力于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力度空前的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无锡重振产业雄风,并非走老路,而是依托原有基础走出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新路。

无锡以智能制造为突破口和主攻方向,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核心战略和产业强市主导战略,加快构建以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突出机械、纺织、电子信息等传统优势制造业领域,着

Ⅱ 无锡属于哪个省

无锡所属的省:江苏省

无锡位于江苏省南部,地处长江三角洲平原。北倚长江,南滨太湖,京杭大运河从无锡穿过;境内以平原为主,星散分布着低山、残丘;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热量充足。无锡市辖5个区及2个县级市,全市总面积4627.47平方千米。

江苏位于中国大陆东部沿海,江苏界于北纬30°45'-35°20',东经116°18'-121°57'之间,北接山东,东濒黄海,东南与浙江和上海毗邻,西接安徽,江苏省总面积10.72万平方千米。

江苏跨江滨海,湖泊众多,地势平坦,地貌由平原、水域、低山丘陵构成;地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江苏省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处在亚热带和暖温带的气候过渡地带,气候同时具有南方和北方的特征。

江苏地处长江经济带,下辖13个设区市,全部进入百强,是唯一所有地级市都跻身百强的省份 。江苏人均GDP、综合竞争力、地区发展与民生指数(DLI)均居中国各省第一 ,成为中国综合发展水平最高的省份 ,已步入“中上等”发达国家水平 。

江苏省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居全国第一 ,是中国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与上海、浙江、安徽共同构成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成为国际6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

(2)2015无锡物联网博览会扩展阅读:

江苏的民俗文化

1、古代文化

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93年发现的南京汤山直立南京猿人化石表明,距离2017年的50万年前就有古人类在此活动。考古工作者于1954年在泗洪双沟镇东下草湾发现的人类化石,据测定年代介于北京猿人和现代人之间,距2017年约4~5万年,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类学界称之为下草湾人,又叫泗洪新人。

距2017年的六七千年前后,大江南北进入新石器时代兴盛阶段,据初步调查,江苏及相邻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约有上千处。

其中南京湖熟文化、淮安青莲岗文化、高邮龙虬文化、海安青墩文化、苏州草鞋山文化、南京北阴阳营文化、常州圩墩文化等,五彩缤纷,星罗棋布。在草鞋山遗址发现了马家浜文化水稻田,该稻田距2017年约有6000年的历史,是中国发现最早有灌溉系统的古稻田。

2、现代文化

吴韵汉风是形象表达江苏文化的一种说法,江苏文化主要由“吴文化”、“金陵文化”、“淮扬文化”、“徐淮文化”、“海洋文化”等组成。

截至2016年12月,江苏共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3座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3座,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32座,中国历史文化街区5处,拥有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和中国历史文化街区的数量均列全国首位。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众多,根据2017年7月政府官网显示,江苏已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10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25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32名、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5个。

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1个、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532名。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21个、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25个、非遗研究基地14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

Ⅲ 物联网的发展趋势

2009-2012年,中国物联网产业以29.7%年均复合增长率高速发展,2012年达到3650亿元的市场规模,其发展速度已远超中国7.8%的GDP增长水平。如此高的增长速度,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潜力又将如何?根据IDC的数据,预计到2020年底,全球物联网连接的"东西"将达到大约2120亿个,产生的收入将达8.9万亿美元,全球将进入物联网时代。
2013-2020年将是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机遇期,从国内需求来看,中国物联网产业下游需求领域也将得到不同程度的受益。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7年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看好智能物流、智能交通和智能环保三个领域的需求前景,认为在2013-2020年,物联网产业在三个域域中的需求将会有较好增长。

Ⅳ 我国物联网技术发展如何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电子发烧友网工程师 ? 2018年06月04日 17:40 ? 2453次阅读 0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物联网是互联网的应用拓展。
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布局这方面算是开始比较早,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健发展,促使物联网产业快速发展,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大幅度增长,形成了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体系。
近日,2018世界物联网博览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成果征集新闻发布会在南京召开,物博会组委正式面向全球征集物联网领域最新科技成果。发布会期间,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院士、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协会院士杨恩辉在接受中经社江苏中心访谈时表示,我国加快物联网技术创新,应双向发力,一方面要加大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力度,另一方面要以生活及文化需求为导向进行研究。
杨恩辉说,近一时期,我国芯片技术存在的短板引发各界关注。我国在芯片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基本体现出我国物联网技术与国外的差距。加快物联网技术创新,我国必须要从国家层面总线布局,加强基础理论源头创新,研究共性基础技术,并在此基础上一步步将理论实践化,最终推向市场服务社会。这既是我国对全球基础科学的贡献,也可以提高国际名声。
据《中国物联网行业应用领域市场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中国2015年物联网产业规模达到7500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1.8万亿元。

中国物联网行业,发展前景非常可观

目前,我国物联网技术创新,大多仍停留在基于国际先进核心技术、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加以改进创新的层面,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较高,缺乏原生态创新,也缺乏拥有强大技术实力和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此外,我国潜心研究核心技术基础的自主创新人才也相对较少。
杨恩辉认为,这一现状与我国的教育、生活方式及文化氛围有一定关系。西方国家更倾向于相对分散的居住环境,而不同的环境促使他们必须在各自的环境条件下自主思考,从而开展适宜的技术研究。我国则更倾向于彼此之间相互影响,自主创新意识相对薄弱。
对此,他建议,我国在基础教育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避免跟风研究。这种自主意识主要表现在,要让学生学会自我思考,在实际中发现问题,并了解自己是否对这个问题非常感兴趣、这个问题是不是对国计民生有价值等,从主观层面促进自主创新。
此外,杨恩辉强调,我国物联网技术在应用层面上已可比肩国外,加快我国物联网技术创新,要充分发挥应用优势,以生活及文化需求为导向,认识到我国历史文化及生活需求与国外的差异,不断发现问题,加快应用技术创新。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和互联网之后,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又一次信息技术革命。物联网技术所带来的产业价值是互联网技术的30倍以上,该技术将会形成的通信业务将达到万亿元人民币级别,前景非常可观。

Ⅳ 物联网公司全国有哪些做的比较好的

2009-2019是中国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第一个10年,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的重要节点,同时也成为中国物联网下一个10年的起点。

“一张图了解物联网产业全貌”,以下是2020年物联网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