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审计中什么是分析程序,并举例说明

分析程序简单的说,就是把相同的项目发生金额或比率,拿来跟不同期间比较,跟同业比较,目的是找出异常的变动项目,做为查核重点,进行深入的审计
例如
薪资比去年多出50%,显然异常,因为此等费用比较固定。不应该有重大变化
例如
毛利率与去年相比较,发现下降15%,代表重大异常,所以就知道成本的查核要加强力度
等等。。例子很多

㈡ 简述工作分析的程序是什么

工作分析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需要做周密的准备。同时还需具有与组织人事管理活动相匹配的科学的、合理的操作程序。下图是工作分析的程序模型,工作分析通常依照该程序进行。
一、 准备阶段
由于工作分析人员在进行分析时,要与各工作现场或员工接触。所以,分析人员应该现行在办公室内研究该工作的书面资料。同时,要协调好与工厂主管人员之间的合作关系,以免导致摩擦或误解。在这一阶段,主要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 建立工作分析小组
小组成员通常由分析专家构成。所谓分析专家,是指具有分析专长,并对组织结构机组织内各项工作有明确概念的人员。一旦小组成员确定之后,赋予他们进行分析活动的权限,以保证分析工作的协调和顺利进行。
(二) 明确工作分析的总目标、总任务
根据总目标、总任务,对企业现状进行初步了解,掌握各种数据和资料。
(三) 明确工作分析的目的
有了明确的目的,才能正确确定分析的范围、对象和内容,规定分析的方式、方法,并弄清应当收集什么资料,到哪儿去收集,用什么方法去收集。
(四) 明确分析对象
为保证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应该选择有代表性、典型性的工作。
(五)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
为了搞好工作分析,还应做好员工的心理准备工作,建立起友好的合作关系。
二、 计划阶段
分析人员为使研究工作迅速有效,应制定一执行计划。同时,要求管理部门提供有关的信息。无论这些信息来源与种类如额,分析人员应将其予以编排,也可用图表方式表示。这一阶段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一) 选择信息来源
信息来源的选择应主意:(1)不同层次的信息提供者提供的信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2)工作分析人员应站在公正的角度听取不同的信息,不要事先存有偏见。(3)使用各种职业信息文件时,要结合实际,不可照搬照抄。
(二) 选择收集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信息收集的方法和分析信息适用的系统由工作分析人员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灵活运用。
由于分析人员有了分析前的计划,对可省略和重复之处均已了解,因此可节省很多时间。但是分析人员必须切记,这种计划仅仅是预定性质,以后必须将其和各单位实际情况相验证,才不致导致错误。
三、 分析阶段
工作分析是收集、分析、综合组织某个工作有关的信息的过程。也就是说该阶段包括信息的收集、分析、综合三个相关活动,是整个工作分析过程的核心部分。
(一) 工作名称
该名称必须明确,使人看到工作名称,就可以大致了解工作内容。如果该工作已完成了工作评价,在工资上已有固定的等级,则名称上可加上等级。
(二) 雇用人员数目
同一工作所雇用工作人员的数目和性别,应予以纪录。如雇用人员数目经常变动,其变动范围英语已说明,若所雇人员是轮班使用,或分于两个以上工作单位,也应分别说明,由此可了解工作的负荷量及人力配置情况。
(三) 工作单位
工作单位是显示工作所在的单位及其上下左右的关系,也就是说明工作的组织位置。
(四) 职责
所谓职责,就是这项工作的权限和责任有多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对原材料和产品的职责;
2、 对机械设备的职责;
3、 对工作程序的职责;
4、 对其他人员的工作职责;
5、 对其他人员合作的职责;
6、 对其他人员安全的职责。
分析人员应尽量采用“量”来确定季节是某一工作所有职责的情况。
(五) 工作知识
工作是为圆满完成某项工作,工作人员应具备的实际知识。这种知识应包括任用后为执行其工作任务,所需获得的知识,以及任用前已具备的知识。
(六) 智力要求
智力要求指在执行过程中,所需运用的智力,包括判断、决策、警觉、主动、积极、反应、适应等。
(七) 熟练及精确度
该因素适用于需用手工操作的工作,虽然熟练程度不能用“量”来衡量,但熟练与精确度关系密切,在很多情况下,工作的精确度可用允许的误差加以说明。
(八) 机械设备工具
在从事工作时,所需使用的各种机械、设备、工具等,其名称、性能、用途,均应纪录。
(九) 经验
工作是否需要经验,如有需要则以何种经验为主,其程度如何。
(十) 教育与训练
1、内部训练:是由雇主所给予的训练,无论是否在本企业中举行,只要该训练是为企业中某一专门工作而开办的。
2、职业训练:由私人或职业学校所进行的训练。其目的在于发展普通或特种技能,并非为任何企业现有某一特种工作而训练。
3、 技术训练:指在中学以上含有技术性的训练。
4、 一般教育:指所接受的大、中、小学教育。
(十一) 身体要求
有些工作必须站立、弯腰、半蹲、跪下、旋转等消耗体力的要求,应加以纪录并作具体说明。
(十二) 工作环境
包括室内、室外、湿度、宽窄、温度、震动、油渍、噪声、光度、灰尘、突变等,各有关项目都需要做具体的说明。
(十三) 与其他工作的关系
表明该工作与同机构中其他工作的关系,由此可表示工作升迁及调职的关系。
(十四) 工作时间与轮班
该项工作的时间、工作的天数、轮班辞书、长度都是雇用时的重要信息,均应予以说明。
(十五) 工作人员特性
是指执行工作的主要能力,包括手、指、腿、臂的力量及灵巧程度、感觉辨别能力、记忆、计算及表达能力。
(十六) 选任方法
此项工作,应用何种选任方法,也应加以说明。
总之,工作分析的项目很多,凡是一切与工作有关的资料均在分析的范围之内,分析人员可视不同的的目的,全部予以分析,也可选择其中必要的项目予以分析。
四、 描述阶段
仅仅研究分析一组工作,并未完成工作分析,分析人员必须将获得的信息予以整理并写出报告。通常工作分析所获得信息以下列方式整理:
(一) 文字说明
将工作分析所获得的资料以文字说明的方式表述和描述,列举工作名称、工作内容、工作设备与材料、工作环境及工作条件等。
(二) 工作列表及问卷
工作列表是把工作加以分析,以工作的内容及活动分项排列,由实际从事工作的人员加以评判。或填写分析所需时间及发生次数,已了解工作内容。列表或问卷只是处理形式不同而已。
(三) 活动分析
该分析实质上就是作业分析。通常是把工作的活动按工作系统与作业顺序一一列举,然后根据每一作业进一步加以详细分析。活动分析多以观察及面谈的方法对现有工作加以分析,所的资料作为教育及训练的参考。
(四) 决定因素法
该种方法是把完成某项工作的几项最重要行为加以表列,该项“需要性”在积极方面说明工作本身特别需要的因素,在消极方面说明亟待排除的因素。
至于工作分析的报告,其编排应该根据分析的目的加以选择,以间断清晰的字句,撰成说明式的报告初稿,送交有关主管和分管人员,获取补充建议后,在予修正定稿。
五、 运用阶段
此阶段是对工作分析的验证,只有通过实际的检验,工作分析才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才能不断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从而不断的完善工作分析的运行程序。此阶段的工作主要有两部分:
其一,培训工作分析的运用人员。这协人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分析程序运行的准确性、运行速度及费用,因此,培训运用人员可以增强管理活动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其二,制定各种具体的应用文件。
六、 运行控制
控制活动贯穿着工作分析的始终,是一个不断调整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任何事物都在变化,工作也不例外。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是不断变化的,这些变化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组织分工协作体制发生相应的调整,从而也相应的引起工作的变化。因此,一项工作要有成效,就必须因人制宜的作些改变。另一方面,工作分析文件的适用性只有通过反馈才能得到确认,并根据反馈修改其中不适应的部分。所以,控制活动是工作分析中的一项长期的重要活动

㈢ 程序分析的技巧

掌握了记录符号和记录技术后,下一步是应用分析技术对记录的全部事实进行分析。程序分析的技巧具体包括的内容是“一个不忘,四大原则,五个方面和六大提问技术”。分别为:
一个不忘——不忘动作经济原则; 四大原则——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五个方面——操作、运输、储存、检验、等待; 六大提问技术——对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和原因进行提问。 1、分析时的动作经济原则
动作经济原则在程序分析时有极大的作用,应根据动作经济原则建立新方法并不断加以 改进。应用动作经济原则,可在同样或更少的花费下获得更多的产值。
2、分析时的“ECRS”四大原则
对现行的方案进行严格考核与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新方法。在建立新方法时,要灵活运用下列四大原则。
1) E(Eliminate)——取消。在进行“完成了什么”、“是否必要”及“为什么”等问题的提问中不能有满意答复者都属于不必要的,要给予取消,取消是改进的最佳方式。取消不必要的工序、操作或动作是不需要投资的一种改进,是改进的最高原则。
2) C(Combine)——合并。对于无法取消而又必要者,看是否能合并,以达到省时简化的目的。如可合并一些工序或动作,或将由多人于不同地点从事的不同操作,改为由一人或一台设备完成。
3) R(Rearrange)——重排。经过取消、合并后,可再根据“何人、何处、何时”三种提问进行重排,使其能有最佳的顺序,除去重复,办事有序。
4) S(Simple)——简化。经过取消、合并、重排后的必要工作,就可考虑能否采用最简单的方法及设备,以节省人力、时间和费用。
程序分析时通过“ECRS”四大原则,首先考虑取消不必要的工序、动作、操作;其次将某些工序或动作合并,以减少处理的手续;再次,是将工作台、机器以及储运处的布置重新调整,以减少搬运的距离。有时也许要变更操作或检验的顺序,以避免重复。最后是用最简单的设备、工具替代复杂的设备、工具,或用较简便、省力、省时的动作代替繁重的动作。
3、分析时的五个方面
由于记录是从操作、搬运、检验、储存和等待等五个方面进行的,所以分析也可以从这五个方面着手。
1)操作分析。这是最重要的分析。它涉及到产品的设计。如产品设计有微小变动时,就很有可能改变整个制造过程;或通过操作分析省去某些工序,减少某些搬运;或合并某一工序;或将两处工序合二而一等。
2)搬运分析。搬运问题需要考虑搬运的重量、距离及消耗时间。而运输问题应考虑运输方法和工具,这样可以减轻搬运工人的劳动强度和消耗的时间;合理安排厂区、车间或设备的位置,可以大大缩短运输的距离和时间。
3)检验分析。检验的目的是剔除不合格的产品,应根据产品的功能和精度要求,选择合理适宜的检验方法及决定是否需要设计更好的工夹量具等。
4)储存分析。应着重对仓库管理、物资供应计划和作业速度等进行检查分析。以保证材料及零件的及时供应,避免不必要的物料的积压。
5)等待分析。等待应减至最低限度,要分析引起等待的原因,如等待是由设备造成的,则应从改进设备入手。
实际分析时,应对以上五个方面按照提问技术逐一进行分析。然后采用“ECRS”四大原则进行处理,以寻求最佳、最经济合理的方法。
4、分析时的六大提问
为了使分析能得到最多的意见,而不致有任何遗漏,需要采用提问技术(即六大提问技术)依次进行提问。 考察点 第一次提问 第二次提问 第三次提问 目的 做了什么What 是否必要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对象 原因 为何做Why 为什么要这样做 是否不需要做 时间 何时做When 为何需要此时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时间 地点 何处做Where 为何需要此处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地点 人员 何人做Who 为何需要此人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人 方法 如何做How 为何需要这样做 有无其他更合适的方法与工具 这种提问技术在国外又称6W技术,或5W1H技术。当进行程序分析时,以上问题必须有系统的一一询问,这种有系统的提问技巧仍是程序分析成功的基础,切不可有任何疏漏。上述的第一、第二次提问的目的在于弄清问题的现状,第三次提问在于研究和探讨改进的可能性。
上述分析技巧,特别是“5W1H”技术、“ECRS”四大原则和动作经济原则,可在任何发现问题的场所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