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血流量的基本概念

心血管系统中每单位时间(如每分钟)的流过血量。在整体内,体循环各器官血流量之和等于左心室的输出量;而肺循环的血流量则等于右心室的输出量。血流量的变动是同血压和血流阻力的变动密切联系着的。
血流量与血压和血流阻力的关系 无论体循环或肺循环,这三者的关系是一样的,由于体循环的血液(除肺外)供应全身所有器官,因而血流量的变动远比肺循环为复杂。
体循环的平均血流量 (Q)首先决定于主动脉血压与腔静脉回心处血压之差(PA-PV),如果血流阻力保持恒定,则动静脉两端的血压差越大,则血管系统的平均血流量越多。其所以需要加“平均”一词,乃是因为即使在1分钟之内,无论血压或血流量都是经常有所变动,人们实际测得的只是平均的数值。在一般安静情况下,腔静脉入心处的血压基本上接近于零。因此,Q ∝(PA-PV)可以简化为Q ∝PA或P。P 即指平均主动脉血压值。
其次,血流量还决定于血流前进的阻力。阻力主要来自小动脉和微动脉,特别是后者。当血流通过这些微小动脉时,由于需要克服很大阻力,以致动脉血压显著下降。此外,血流阻力还来自血液本身的粘滞性,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蛋白的浓度。再者,血流阻力还同血管长度有关,血管越长阻力越大。物理学上的泊肃叶氏定律综合上述诸因素,而提出阻力(R)形成的公式为:
R=8ηl/πr式中 l为管长,η为血液粘滞系数,r为血管半径。在生理情况下,管长和粘滞性比较恒定,因此,上式可简化为:
即血流阻力同微小动脉管半径的四次方成反比,说明血管口径只要稍有缩小,其阻力就大大增加。在机体内,血管的口径经常在神经和体液因素作用下而有所变动,或缩小或舒张,因此,在同样的动静脉压差之下,微小血管口径的改变便成为决定血流量的主要条件。

B. 交感神经兴奋时,心、肾、肺的血流量都减小吗

交感神经兴奋会造成皮肤血管收缩,减少外周血流量,这会导致心血流量会增加。心血流量增加又会造成肺血流量、肾血流量的增加。

C. 什么是通气/血流比值(VA/QC),名词解释定

通气/血流比抄值,每分钟肺泡通气量与每分钟肺血流量的比值。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为0.84。通气血流比值即通气与灌注的比值。通气/血流(V/Q)异常,无论升高或降低无疑均是导致机体缺氧,动脉血氧分压下降的主要原因,V/Q小于0.8表明通气量显著减少,见于慢性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肺水肿等病;V/Q大于0.8表明肺血流量明显减少,见于肺动脉梗塞,右心衰竭。

(3)肺血流量扩展阅读:

正常肺泡通气量约4L/min,肺血流量约5L/min,二者比值为0.8,此时换气效率最佳。凡能影响肺顺应性、气道阻力和血管阻力的病理因素,均可使通气血流比值异常。而通气血流比值失调,是肺部疾病产生缺氧的主要原因。临床上,见于肺实质、肺血管与气道疾病,如肺炎、肺不张、肿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栓塞、肺水肿、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