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想搞明白机翼环流量和起动涡流。。。还有升力产生的真正原因。。。

1.因为机翼运动时上可以假设表面空了出来,气流往空的地方挤,为交汇点。2.在1的基专础上属气流从下端绕过机翼尾部很尖的地方上去,可以看着一个漩涡,它会脱离机翼为启动涡,如果它是逆时针旋转根据角动量守恒,会产生一个顺时针的漩涡绕机翼,即是一圈旋转的气流,为环量。3.至于升力本质,个人觉得微观上解释是机翼上表面气体密度小于下表面,或用离心力与大气压平衡解释,宏观上用动量定理,不管是固定翼还是直升机都有风往下打的。如果只以为可以用个伯努利来解释升力就想得太简单了。至于等距理论,前提就是错的。

㈡ 膨胀量、进上塔空气量及环流量三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环流的目的是为了缩小切换式换热器的冷端温差,以保证二氧化碳的回自清除。环流量大小是由答自清除条件决定的。膨胀量是为了保证冷量平衡,由装置的冷损大小决定的。而进上塔的空气量受上塔精馏潜力所限制。膨胀量在保证上塔精馏所需的最小回流比允许的范围内(小于加工空气量的20%~25%)则可以全部进塔。否则不能全部进塔,部分膨胀空气只产冷,不参与精馏。这三个量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例如,膨胀量由环流量和来自下塔的旁通量两部分汇合而成,因此,环流的温度和气量将直接影响到膨胀机的进气状态。
在正常操作中,环流量及温度受切换式换热器温度工况的制约,在空气量一定的情况下不应有太大的变化。当调节制冷量而需要改变膨胀量时,主要是调节下塔的旁通空气量。因旁通空气的温度为进塔空气压力下的饱和温度,基本不变,所以当膨胀量增加时,膨胀机前温度下降,膨胀后过热度减小。如果膨胀量在上塔精馏潜力允许的范围内,仍可全部送入上塔,则会使氧的提取率降低。反之,膨胀量减少则膨胀机前的温度提高。由此可见,在运转中当需要增加制冷量时,想不增加膨胀量,只采用提高膨胀机前温度的办法来增加单位制冷量,实际上是难以实现的。

㈢ 研究海绵城市需要用到哪些水文方面的专业名词

(1)可能蒸发:可能蒸发量是指在一定的气温和环流条件下的蒸发能力,实际蒸发量是测量得到的具体数据

(2)最大可能蒸发量:指在下垫面足够湿润条件下,水分保持充分供应的蒸发量。它表示一个地方自然条件下潜在的蒸发能力。

(3)超渗产流:地面径流产生的原因是同期的降水量大于同期植物截留量、填洼量、雨期蒸发量及下渗量等的总和,多余出来的水量产生了地面径流。

(4)蓄满产流:又称超蓄产流。因降水使土壤包气带和饱水带基本饱和而产生径流的方式,是降雨径流的产流方式之一。在降雨量较充沛的湿润、半湿润地区,地下潜水位较高,土壤前期含水量大,由于一次降雨量大,历时长,降水满足植物截留、入渗、填洼损失后,损失不再随降雨延续而显著增加,土壤基本饱和,从而广泛产生地表径流。

(5)释水系数:水头(水位)下降(或上升)一个单位时,从底面积为一个单位高度等于含水层厚度的柱体中所放(或贮存)的水量。

(6)给水度:一般指饱和水的土或岩石在重力作用下,流出来的水体积与土或岩石总体积的比值,称为土或岩石的给水度,又称重力给水度。它是表征土或岩石给水能力的重要参数。

(7)持水度:饱和岩石经重力排水后所保持水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8)容水度:岩石空隙能够容纳水量的体积与岩石体积之比。

(9)潜热:物质发生相变(物态变化),在温度不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0)感热:亦称显热,物体在加热或冷却过程中,温度升高或降低而不改变其原有相态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11)导水系数:渗透系数与含水层厚度的乘积。

(12)可能最大降雨:现代气候条件下,一定历时内的最大降水量。

(13)净雨:指降雨量中扣除植物截留、下渗、填洼与蒸发等各种损失后所剩下的那部分量。也叫做有效降雨。净雨量就等于地面径流,因此又叫做地面径流深度。在湿润地区,蓄满产流情况下;净雨就包括地面径流和地下径流两部分。

(14)运动波模型:运动波模型是从一维圣维南方程简化而来,其基本假设是水流的能坡和底坡相等,并借助Chezy阻力公式得到流量和水深的关系。

(15)扩散波模型:扩散波是天然河道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洪水波,它通过忽略圣维南方程组中动力方程的惯性项后与连续方程联立求解而得。这种洪水波可以反映天然河道中洪水波的坦化与变形,具有明确的水力学基础,而且计算相对简便,只需水文资料和较少的河道地形资料。

(16)入库洪水:从水库周边汇入水库及由库面降雨所形成的洪水。入库洪水包括入库断面洪水、入库区间洪水两部分。入库断面洪水为水库回水末端附近干支流河道水文测站的测流断面,或某个计算断面以上的洪水。入库区间洪水又可分为陆面洪水和库面洪水。陆面洪水为入库断面以下,至水库周边以上的区间陆面面积所产生的洪水;库面洪水即库面降雨直接转为径流所产生的洪水。

(17)坝址洪水:坝址洪水指流达坝址断面的洪水。

(18)水文年鉴:水文站网观测整编的资料,按全国统一规定,分流域、干支流及上下游,每年刊布一次,称为水文年鉴。

(19)水文手册:供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水文计算用的工具书。内容一般包括降水、径流、蒸发、暴雨、洪水、泥沙、水质等水文要素的计算公式和相应的水文参数查算图表,并有简要的应用说明和有关的水文特征资料。

(20)定点定面关系:流域内固定地点(流域中心)的雨量与某固定流域面积上同频率面雨量之间的关系。定点指流域中心点或其附近有长系列点雨量资料的雨量站,定面是把流域作为固定面,建立固定点雨量和固定面雨量之间的关系,称定点定面关系。

(21)动点动面关系:

(22)时段单位线:流域上单位时段内均匀降单位净雨在流域出口断面所形成的地面径流过程线。

(23)瞬时单位线:单位时间内流域上均匀分布的单位净雨量在流域出口断面处形成的地面径流量过程线。简称单位线。单位净雨量通常取雨深10毫米;单位历时可以是一个时段如1小时、3小时、6小时等,也可以是瞬时,即净雨历时趋于无限小的情况。相应于前者的单位线称为时段单位线,相应于后者的称为瞬时单位线。

(24)吸湿系数:在饱和空气中,土壤能够吸附的最大水汽量,表示土壤吸附气态水的能力。

(25)凋萎系数:植物根系无法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开始凋萎枯死时对应的土壤含水量。

(26)水力传导度:土壤传输水分的能力度量。

(27)给水度:指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水头时,从单位面积的含水层柱体中所释出的水的体积与该柱体的体积之比。

(28)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的水量与同期降水量的比值。

(29)潜水蒸发系数:是指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30)渗透系数:是指在单位水力坡度作用下,从单位面积含水层通过的流量,也称水力传导度。

(31)弹性释水系数:承压含水层中降低单位水头时,从单位面积的含水层柱体中所释出的水的体积与该柱体的体积之比值。

(32)压力传导系数:岩土的渗透系数与释水系数之比。

(33)越流系数:弱透水层的垂向渗透系数与该层厚度之比。

(34)地下水可开采系数:地下水可开采量与该区域内地下水总量的比值。

(35)渠系渗漏补给地下水系数:渠系渗漏补给地下水量与渠首引水量的比值。

(36)年径流不稳定系数:最大年径流量与最小年径流量的比值。

(37)平滩流量:传统的河道整治认为造床流量与平滩流量相当,因而以平滩流量作为整治流量,而平滩流量本身就是主槽过流能力,主槽过流能力与整治流量是相同的。

(38)最小(可接受)流量:被权威部门提出为保护特殊生态环境所需的流量,并经过国家政府允许和修正。

(39)低流量:在旱季溪水的流量。常用7Q10(7天10年低流量:10年中最低平均流量连续出现7天)和7Q2法。

(40)生态可接受流量:

(41)河道内流量:指足够满足对河流的特定需求或管理目标的流量。相关定义有:为了满足河流生态系统的环境需要而保持的水量。

(42)环境流量:维持河滨和水生生物健康状态所需的流量。

(43)河流流量目标:即保护流量确保河流能够支持河道外取水需求而不破坏的重要的生态系统。

(44)河道生态环境需水量:维护地表水体特定的生态环境功能,天然水体必须储存和消耗的最小水量。

(45)河道生态需水:在特定时段内,在一定生态保护目标下,维持河流基本结构与功能所需要的一定水质目标下的水量。

(46)河流生态基流量:为保证河流生态服务功能用以维持或恢复河流生态系统基本结构与功能所需的最小流量。

(47)洪水脉动:认为洪水脉冲是河流洪水滩区系统生物生存生产力和交互作用的主要驱动力,洪水脉冲把河流与滩区动态地联结起来形成了河流滩区系统有机物的高效利用系统促进水生物种与陆生物种间的能量交换和物质循环,完善食物网结构促进鱼类等生物量的提高。

(48)河流生产力:

(49)河岸交错带:河岸缓冲带是指与河流相邻的、对污染物、沉积物和洪水具有一定缓冲能力的水陆交错带生态土地,其功能的发挥与地形、水文、植被和土壤等因素有关。

(50)斑块:是水动力学和河底基质条件相同的栖息地区,属于微生境尺度。

(51)河流健康:其涵义是指对于某条河流的利用不会影响其重要的生态与社会功能,当河流受到扰动时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52)生态用水:现状生态目标下河流生态系统实际存在的水量。

(53)生态缺水:特定状态下生态系统的生态需水与生态用水之差。

(54)生态耗水:生态系统为维持自身生态平衡,在水循环过程中需要消耗的水量。

(55)生态盈余水:满足该河段生态保护目标所需水量后的盈余水量,可提供给其他河段。

(56)基本生态流量:对于维持栖息地,保证水生动物产卵和洄游,能够维持正常的生态演替和生物多样性水平,维持河流所需要的营养结构的河道内流量。

(57)自净需水:发挥河流对污染物质的自净作用所需要的河道流量。

(58)输沙需水:为了维持河道冲淤平衡而需要的河道流量。

(59)水资源消耗系数:K=1-Q回/Q取。

(60)污径比:污水排放量与对应径流量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