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搞好企业供电系统的技术改造

搞好乡镇企业供用电系统技术改造节约电能


1 逐步更新淘汰现有低效率的供用电设备
以高效率的电气设备取代低效率的电气设备,这是节电节能的一项基本措施,其经济效益十分明显。以电力变压器为例,采用冷轧硅钢片的新型低损耗变压器,其空载损耗比采用热轧硅钢片的老型号变压器要低一倍左右,同是1000kVA(高压10kV)的变压器,若用冷轧硅钢片的低损耗变压器SL7型变压器,空载损耗1.8kW,而采用热轧硅钢片的SL7型变压器,空载损耗为3.9kW。如果以SL7型替换SJL型,则一年在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铁损)方面就要节电(3.9-1.8)kW×8760h=18396kW·h,相当可观。目前应该采用更节能的S9和S11变压器。 2 改造现有耗能大的供用电设备
对耗能大的电气设备进行技术改造,也是节电的一项有效措施。例如一台1000kVA的电力变压器,原来采用热轧硅钢片铁心,空载损耗测定为6.5kW,后改用冷轧硅钢片铁心,空载损耗测定为2.5kW,结果一年就节电(6.5-2.5)kW×8760h=35000kW·h。又如交流弧焊机,加装无载自停装置后,平均每台一年可节约有功电能1000kW·h,节约无功电能3500kvar,使功率因数得到了改善。由此可见,利用技术改造节约电能,大有可为。 3 使供配电系统合理化
对现有不合理的供配电系统进行技术改造,能有效地降低线路损耗,节约电能。例如,将迂回配电的线路,改为直配线路;将截面偏小的导线更换为截面稍大的导线,将绝缘破损、漏电较大的绝缘导线予以更新;在技术经济指标合理的条件下,将配电系统升压运行;改造变配电所所址,分散装设变压器,使之靠近负荷中心,这些措施都能有效地降低线损,收到节电的效果。 4 合理选择供用电设备的容量,提高设备的负荷率
合理选择设备容量,发挥设备潜力,提高设备的负荷率和使用效率,也是节电的一项措施。例如合理选用电力变压器的容量,使之接近经济运行状态,如果变压器的负荷率偏低,则按经济运行条件进行考核,适当更换较小容量的变压器;对电动机等用电设备也是一样,轻载运行是很不经济的,从节电的观点,也宜换成较小容量的设备。
5 采用无功补偿设备,提高功率因数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根据国家标准规定:"企业应在提高自然功率因数的基础上,合理安装无功补偿设备,企业的功率因数应达到0.9以上。"
无功功率的补偿设备,主要有同步补偿机和并联电容器。同步补偿机可通过调节励磁电流,起到补偿无功功率的作用。并联电容器是一种专门用来改善功率因数的电力电容器。并联电容器具有安装简单、运行维护方便、有功损耗小以及组装灵活、扩建方便等优点,所以在一般工厂中应优先选用并联电容器,以提高功率因数。
并联电容器在工厂供电系统中装设位置有三种:
高压集中补偿是将高压电容器组集中装设于工厂配电室的6~10kV母线上,这种补偿效果较窄。
低压集中补偿是将低压电容器集中装设在车间配电室的低压母线上,这种补偿方式是补偿车间配电室低压母线上所需的无功功率,相对地比较经济。 单独就地补偿是将补偿电容器组装设在需要进行无功补偿的各个用电设备附近,这种补偿方式能够补偿用电设备所需的无功功率,补偿效果最好。 因此,选用何种补偿方式,应根据不同情况而定

2. 配电系统的改造

中国地区和企业的供配电系统,电能浪费很大,其问题是多方面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如下述。
① 目前电网容量与负荷不匹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电量迅速增加,原建配电网的设备和导线均与用电量不相匹配,不少地方超负荷运行,不仅影响供电安全,还大大增加了配电系统的损耗。节能改造的办法就是更新线路与设备。
② 供电电压不合理
有些地区和许多较大型用电单位的供电电压偏低,如过去规定企业进线电压应为6千伏,中间需经过多次降压,既需较多的建设资金,又增加了系统的电力损耗。适当提高供电电压,将原二次乃至三次降压减少为一次,可大大减少供电系统的设备与线路损耗。
③ 布局不合理
许多地区的用电户和企业的用电设备远离配电中心,使得低压(0.4千伏)送电距离过长,造成很大的线路损耗和电压降落。这种情况在旧的大、中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原因是当时设计规定配电中心要建在企业的引进电源的一端。改善的措施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尽量移近配电中心与用电设备的距离,将原来低压长距离送电改为高压长距离、低压短距离送电,可以大大减少送电线路的损耗。
④ 无功功率短缺
随着经济的发展,供配电系统中感性负荷迅速增加,众多的配电变压器和电动机处于低负荷率的非经济运行状态,造成供配电系统无功功率的大量需求,如不及时补充,将引起供电电压质量下降,系统损耗增加,既要浪费电能,又将影响供配电设备的使用率,甚至造成事故。解决以上问题的技术措施是在供电方和用电方加装补偿电容,前者称集中补偿,直接受益者是供电部门,用户的效益来自少受功率因数不达标的罚款;后者称为就地补偿,直接受益者是用户,主要是减少线路损耗。无功补偿的效益除上述之外,还可以增大发电机、变压器等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供电成本,提高系统运行的安全性。
⑤ 配电设备陈旧落后
我国在用的配电设备如配电变压器及各类开关,许多是陈旧落后的,由于资金不足和相关部门节能意识不够等原因,不能及时更新,结果浪费了大量电能。如配电变压器的空载损耗60年代初的ST型变压器是70年代初期产品S1型变压器的1.32倍,S1系列又比S6系列的大约14%,而90年代后期以前应用的S7系列变压器又比S6系列的小45%,90年代末国家推广使用的S9系列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更小。其它如电磁开关、电缆接头及连接金具等情形类似。如能及时更新这些陈旧落后的配电设备,可使配电系统减少大量无谓的电能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