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系统
② 什么是助力系统
早期汽车所装配的由于是纯机械式转向系统,因此当车速较低时转动方向盘需要很大的力量,随着车速的加快则会逐渐变轻。但为了让更多用户能轻松的操作车辆,助力转向系统也随之开始出现,其通过使用液压或电机来辅助方向盘的转向动作,将驾驶者的力量放大,从而降低操作方向盘转向的对力量的需求。
事实上最早的机械液压助力系统诞生于1902年,美国GM(通用)汽车早在50年代就开始在自家的轿车产品上采用液压助力转向系统,不过由于这套系统的助力输出力度固定,因此无法兼顾低速时转向轻便和高速转向稳定两个诉求。
因此在1983年,日本Koyo推出了带车速感应功能的电控液压助力转向系统,可以通过电子控制调节,做到随车速变化而改变助力大小。但直到1988年,日本Suzuki(铃木)开始采用Koyo研发的转向柱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而在1990年,Honda(本田)在其NSX车型上搭配了自主研发的齿条助力式电动助力转向系统。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谈一谈,各种助力转向系统之间有哪些不同点。
机械液压助力系统
由于机械液压转向助力系统出现得最早,因此技术成熟可靠且成本低廉,所以在车辆上的普及率相当高,至今也依然还有不少车型在使用。主要组成部分包括液压泵、油管、压力流体控制阀、V型传动皮带、储油罐等,其再工作时将引擎的部分动力输出转化成液压泵压力,对转向系统施加辅助的作用力。
机械液压助力转向系统是由液压泵及管路和油缸组成,但为保持住压力不下降,所以无论车辆是否进行转向动作,液压系统均需始终都保持工作状态,而当车速较低时则需要液压泵输出更大的功率来提供更大助力。因此液压系统随时都在消耗引擎的动力,特别是低速转向时液压泵需要输出更大功率,所以此时对于引擎动力的消耗也会更多。
由于纯机械式结构让路面状况能够更为准确的传递到方向盘上,因此采用这类系统的车辆路感会更加清晰,对于轮胎的抓地情况能更好掌握。并且因为液压泵由引擎驱动,所以转向动力充沛,技术成熟可靠且制造成本较低。但其缺点也同样明显,由于液压泵需要持续工作,所以一定程度上会带来油耗的增加;同时液压管路中的压力很高,也使得其使用寿命会受到相应的影响,此外转向时不可长时间将方向盘打到底,否则会容易损害整个液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