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
❶ 浅谈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
一、网络信息技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与创造性。
传统教学中,教科书和教师的教案成为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主要来源、途径。依据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这种建立在“以教师为中心”靠灌输传授的教学模式中,学习的过程可理解为被动的接受外界刺激的过程。这种模式的弊病是:忽视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往往被忽略,甚至被压抑,较大的打击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传统思想政治课缺乏信息反馈与交流,导致学生实践能力差,创新与创造能力意识薄弱,只能是培养了一批“知识”型人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是:从传统教育走向现代创新教育,从学历型社会走向学习型社会,从教育国家化走向教育国际化,从封闭教育手段走向教育信息化,从教师的知识传承走向引导创新。当前进行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即应当充分重视学生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充分考虑学生今后能否适应社会生活。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培养有丰富知识和较高创新思维能力一个重要途径,又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途径。在新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改进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理念,让学生更好的适应以新科技革命为主导的知识经济、信息时代。
我们知道,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完全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获得的,而更多的是通过学生自己的探究和体验得到的。网络环境有助于实现上述教学目标。因为在网络环境下,突破了以往教学中教室和课本的限制,拓宽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为开展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在网络环境中教师首先提出问题,而如何解决问题,学生可选择不同的方式,阅读、查找不同的资料,这样就有利于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问题,寻找答案。
二、网络信息技术为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条件和丰富的教育资源。
据有关资料显示,当代青年非常喜欢网络。政治教师如能充分运用丰富的网络资源,为政治教学设置情境,化抽象为形象,能激发学生学习政治课的兴趣。我们知道,在现有的教材、教参中,尽管有很多事例,但毕竟教材、教参是前几年编的,上面有些资料已过时,不够鲜活,且有些资料也无法编进去(因为书本篇幅是有限的)。而网上除了有许多最新的鲜活资料外,还保存着大量的历史资料。网上每天都有大量的社会信息,这些信息都是学生很感兴趣的,也是他们迫切想了解的。政治课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时政性,它跟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紧密相联。学生都比较喜欢老师能够用他们身边发生的事,他们所了解的实例来证明理论知识。这就要求政治课教师必须能把好学生这一求取知识的脉搏,紧贴生活和时政来讲解,并积极和学生展开讨论,这样的课堂教学才会受学生欢迎。
在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教育资源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信息时代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创造能力的关键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那么,对教师和学生双方而言,如何获取教学教育资源和信息呢?在现代信息社会,以网络技术为载体的信息技术就成为获取资源和信息的比较简便快捷的手段和途径。信息技术在应用教学中具有如下特点:
1、集约化的丰富资源。包括信息资源和智慧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坚实基础。
2、资源具有共享性、大量性和广泛传播性的特点。
3、为学生的协作学习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建构主义在强调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过程的同时,强调学习者的“协作”和“对话”,可以使学习者对问题的理解更深入,认识更全面;而且,资源的共享和时空的超越决定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有更多自由选择机会。
4、信息技术具有图文、音频并茂等特点,能为学生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记忆特点的、以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学生可以查阅和访问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多种信息源,必要时可以从该信息源复制、下载所需的软件和资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有利于增强师生的角色互动性,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角,教师以讲授为主,处于主体地位;学生是配角或观众,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角色互动相对较少,以致难以实现教学相长。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教学的自主性、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使得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沟通更加便利。现代教育再也不是封闭式教育,当代中学生关心国家大事,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事物,对新知识和新事物尤感好奇。老师们如能因势利导,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一些国内外重大热点问题结合课本知识点展开
❷ 如何实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的结合
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思想品德课教育教学的组织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和网络时代的到来在师生面前展现了一条纵横东西南北、贯通古今中外信息的高速公路。合理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有力地改变传统的“教师――教材――学生”式的单一的信息互动改变教育教学的面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更可以把思想品德课的知、情、意、行四者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为学生由知到行搭起一个平台。确实思想品德课不同于其它课程它以“知”为开端以“行”为结果沿着由“知”到“行”的顺序发展从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特点看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特点讲究明理、激情、导行。其实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明理、激情、导行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和信息技术紧密结合从而使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
第一,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与学生情感上产生共鸣。抓住课堂教学的突破口,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情理就在自己身边,就能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好的情景就是教学成功的一半。如,在让学生感受来自于父母之爱时我用多媒体选用这样一则材料供学生阅读,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有一位年轻的母亲正一边织毛衣,一边用脚踩着摇篮遥她仅五个月的宝贝女儿。天崩地裂的一刹那母女俩一起坠入到黑暗无边的废墟之中,所幸的是母女俩都完好无损,但她们无论如何也出不去了。惊吓后的孩子在母亲怀里睡着了,醒来后啼哭不止,母亲知道她是饿了,忙开怀喂奶。一天一夜后,滴水未进的母亲奶水已经枯渴,孩子的哭声也越来越弱。绝望的母亲这时触摸到了毛衣针,心里猛地一动,用毛衣针刺破自己的手指,塞进孩子嘴里。一周之后,人们发现了母女。孩子一息尚存,小嘴仍在吮着母亲的手指头而母亲已经气绝。人们惊奇地发现,年轻母亲的个个手指头都破了一个小洞,脸色像雪一样洁白,年轻的母亲为孩子流尽了最后一滴血奶。当然现在我们还可以抓住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最新的材料,抢救人员发现她的时候,她已经死了,是被垮塌下来的房子压死的,透过那一堆废墟的的间隙可以看到她死亡的姿势,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有些象古人行跪拜礼,只是身体被压的变形了,看上去有些诡异。救援人员从废墟的空隙伸手进去确认了她已经死亡,又在冲着废墟喊了几声,用撬棍在在砖头上敲了几下,里面没有任何回应。当人群走到下一个建筑物的时候,救援队长忽然往回跑,边跑变喊“快过来”。他又来到她的尸体前,费力的把手伸进女人的身子底下摸索,他摸了几下高声的喊“有人,有个孩子,还活着”。经过一番努力,人们小心的把挡着她的废墟清理开,在她的身体下面躺着她的孩子,包在一个红色带黄花的小被子里,大概有3、4个月大,因为母亲身体庇护着,他毫发未伤,抱出来的时候,他还安静的睡着,他熟睡的脸让所有在场的人感到很温暖。随行的医生过来解开被子准备做些检查,发现有一部手机塞在被子里,医生下意识的看了下手机屏幕,发现屏幕上是一条已经写好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看惯了生离死别的医生却在这一刻落泪了,手机传递着,每个看到短信的人都落泪了。当这大量的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时时学生能不动情吗,此时教师再引导他们想一想平时家人对自己付出的点滴恩情,学生能不震动吗,学生能不怀有感恩之心吗,待到此时再让学生学唱一首《感恩的心》送给自己的爸爸妈妈这样的教学没有说教但所有的教育都在无言中。
第二、借助网络请来更多的人为学生明理支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再好的说教,再动人的道理由一个人说上无数遍,那么让人听起来也是枯燥乏味的唠叨。如果学生把我们所讲的道理当做了唠叨你想他们能听进去吗让更多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来阐明一个道理,有助于学生更深地认识一种道理,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行动而现代的信息技术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实现这一目标的支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点我们就可以撬动整个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真正地领悟事物的真谛。如学习方法的指导我就借助了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成长在线》中的快乐学数学,快乐学语文,快乐学英语,励志方面我借助的是奥运频道的奥运岁月---看奥运冠军的成功之路,思自己的成才之行,利用校园网的留言板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更有针对性地来解决,建立QQ群来密切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同学与更多老师的关系等等。
第三、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的行动更有实效性,可操作性,从而突破思想品德教育的瓶颈。导行是思想品德教育的关键,是思想品德教育的重中之重,也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在具体导行过程中我们就可以以信息技术为跳板实现从理论学习到实际行动的飞跃。如为了让学生的行动有更强的针对性我们在学习礼仪这一部分时让学生观看了中央电视台CCTV10百家讲坛栏目的金正昆讲礼仪。再有我们每堂课都有新闻发布会,其实就是让学生课前利用网络搜集国内外新闻,在课堂上进行五分钟新闻发布会,这样学生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另一方面感受到关心国家大事让他们大开眼界,收获多多,从中体验到学习的欢乐和成功的喜悦。久而久之,每周一次的新闻发布会成为学生自愿从事的活动,学生的行为实践自然而然地延伸到课外。导行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还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日之功,一事能成,除了在课内学习,校内训练,还必须与家庭教育相结合,进行有计划、系统地训练,否则就会出现5+2=0的悲剧。为此我们很好得利用了校讯通,以方便、快捷的方式让家长与老师以最快的速度来了解学生的各种表现,从而实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当然我们还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树立榜样、考核评价、交流行动心得等等。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和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大背景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有机地整合,可以有力改变思想品德课枯燥、干瘪的面貌,提高学生在学习兴趣、主体意识、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等方面的水平,切实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❸ 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主要融合点是怎样做的
在信息高速传递、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对教师的要求也不仅仅是往日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传道授业解惑”。而贵在如何传道,以什么样的方法传道。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正是解决教师正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和突破,运用多媒体教学也随科技的进步越来越普遍,如何更好的将网络技术技术运用到思想品德教学中,是作为青年思想品德教师的我的又一大挑战。
通过查阅资料及我个人仅有的经验,总结以下几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对于教师来说,导课是至关重要的,在讲《“上帝”的权利》一课的时候,我上课一使给学生播放假羊肉串的新闻视频,激发了学生对本课的学习热情。
(二)以情传情,以情激情
因为思想品德课注重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所以单靠传统的教师讲述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通过图片,声音,文本视频等并茂便能使学生感同身受,情感得到升华,在讲《感悟幸福》一课的时候,我运用一些网上下载的图片,声音制作一个数字故事,描述饥饿,战争国家的同龄人,我国一些贫困地区的同龄人的生活,学生们感动不已,有的甚至落泪,学生们纷纷表示自己是幸福的,而且要珍惜当下的幸福。
(三)构建清晰的思路,形成知识网络
在计算机中级培训中我学会了思维导图这个工具,当时我就想,这正是思想品德教学中能用到的,确实,上一学年的九年级复习时,我将知识点用思维导图做出来,展示给学生,学生一目了然,学生们称:“看过这个,我的思路一下子清晰了”。
(四)练习方式多样,检测形式多样
当代学生对思想品德课本身,学生是不重视的。要求学生回家做干枯的作业练习是很难的,而学生对新鲜事物的适应和接受能力都非常强,对信息技术也是一样的,所以我利用到这一点,自己往考试软件中录入与所学课对应的练习,分享给学生,这样学生很乐意用这个软件进行自测。我会时不时的设计知识竞赛来检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这时,我会用到抽奖软件,录入小组名,和学生姓名,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津津乐道。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信息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在不断的更新,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应该时刻努力着和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接轨。应该终生学习、不断更新自己,努力站在自己所教学科知识最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