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Ⅰ 信息技术在科学课中的应用包括哪些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教学模式要求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要不断地了解生活、了解社会、了解现代的前沿科学技术、了解新课标下的中考信息、掌握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应用信息技术。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以体现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初中科学的教学中,这是我们应该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涝灾时间和研究中,我逐渐感到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初中科学教学过程中,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1、 可加大课堂信息量
现象等现实生活中知识,学生积累不多、比较贫乏,可利用信息技术很好再现出来。在短时间内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为他们的合理猜测、推理现在的科学教学需要学生大脑内存储很多的生活的科学知识。教学涉及到的一些事物、提供帮助,例如:在讲“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节时,可以让学生看划船、溜冰、游泳等镜头。在研究“物体运动的快慢”时,播放奥运会上游泳运动员奋力拼搏的镜头等,加深学生对一些现象的直观了解,从而给学生以感官刺激,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有利于教学顺利进行。信息技术的运用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障碍,通过对大量事实及实验进行分析、归纳、推理得出科学的概念和规律。
2、 有利于知识的理解
在教学中,我们会碰到有些知识比较抽象,受实验条件等的影响,用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将科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把抽象变为具体,静态化为动态,帮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转换变化速度。例如:能量转换,特别是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其中小球的形变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不易观察,可以用计算机将球的形变过程“慢镜头”模拟出来,再放出来就比较直观了,并且可以反反复复地放映。
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有利于转换观察空间。如分子的运动,以及分子间的作用力我们看不到,只是让学生去想象,通过flash课件制作,大屏幕的放映看到模型中的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分子之间的间隙,不同物体接触时不同颜色的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现象,可以把长时间的扩散现象缩短到很短的时间内完成。克服时空的限制。把微观的知识放大宏观化,为学生探究微观知识架设桥梁,巧妙地引导学生分析其本质,也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的能力,有助于学生的理解,使模糊的知识清晰化。加深了对知识的印象。能很快突破教学难点。
3、 可拓宽课堂教学空间
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在一些以学生的猜测、讨论、实验探究为主的探索性实验的教学中,由于需要学生主动参与的内容较多,常常会感到时间紧迫。如能在这些课中适当地运用信息技术,将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探究“物体吸收的热量与那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为了保证探究顺利进行,教师必须要对实验时牵涉到的实验器材的组装及实验中应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有关的注意事项给予指导,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法边示范、边讲解,既费时又使学生容易听了这、忘了那,顾此失彼,因此,在教学时利用信息技术,先把实验装置展示在大屏幕上,接着点按鼠标,将要点内容配以动画与变幻的文字一并定格在大屏幕上,学生在操作时,有什么问题只要抬头看一下提示,又可以继续实验了,效果很好。
学中经常出现阅读量比较大,内容比较多的问题或习题如果靠课堂板书是很费时间的。出现这些情况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采用先把题目打好,再通过大屏幕投影,板书效果好又省时间,对答案可以用动画等生动的形式出现,提高学生的兴趣。
对于课本中的图片可以把他们扫描存储起来,在做幻灯片或者对书上某个知识点提问时很方便的应用,对化解知识难点,化抽象为形象,化静态为动态,提高课堂效率很有帮助。
4、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互联网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有利于他们的批评性、创造性的思维的形成和发展。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保护学生的创新的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是新课标对教师提出的一个新要求,信息技术为教师提供了条件。当学生对某个科学现象有自己的观点时,可以及时提出或利用计算机网络与学生讨论,也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研讨和交流,教师提供解答或自己上网找答案。这样的多问交流会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思想。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允许学生怀疑教材,提出不同的观点,反驳教师,突破经典,离经背道。当有些问题教师得不出答案时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更鼓励他们上网查询,让学生学会更好的运用信息技术,挖掘学生创新的潜能。
5、 可拓宽师生的知识面
信息技术的运用超越了教育、教学的传统师爷,为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新课标出现了很多新的知识点,有“生活中的科学”、“科学世界”、“想想议议”、“想想做做”等等,既要注意生活,更多的是要了解生活,有很多生活上的知识不可能一一的去了解,科学世界以及环保方面的知识很多的靠网络浏览器来查询。例如“超导体和半导体”方面的资料已经在高科技和生活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及技术”、“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已有解决的方法等。更多的鼓励学生自己去上网查资料,通过自己的了解提高学生探究科学知识的兴趣。
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很好的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局限性,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实现教和学的多元化,提高教学的效益。但是,要使信息技术在科学教学上真正发挥其强大的功效,必须要注意信息技术的各种媒体数量选择和组合方式的合理性,在运用信息技术时,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做到有的放矢,同时注意和传统的教学手段有机结合,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当然要使信息技术的运用和传统教学最好地结合起来,还有待在教学中不断地去探索。
Ⅱ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提出:“从新的和更加广泛的意义上讲,信息技术是对教与学的全过程进行构思、实施和评估的系统方式,既包括技术的资源,又包括人的资源以及人机之间的交互关系,并以此来实现更有效的教育。”信息技术在本质上是为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优化教学过程而使用的手段和工具。因此,信息技术必须对当代的教育教学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信息技术;作用;教育教学
一、新型教育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自始至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发挥,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也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在以知识为关键要素的信息时代,传统教学模式里培养出来的人难以适应知识翻新速度快、问题出现类型复杂的时代要求。如果我们依然守着旧的教学方法不改,将会落后于知识经济的时代。因此,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与核心,必然要进入教学领域,并对当代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转变这种教育模式,我认为发展与应用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现代化,关键在于“探索新型的教育模式”。目前,在国内外,基于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教育技术应用大体有基于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的“多媒体组合课堂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模式、基于互联网络的“网络教学”模式、基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虚拟现实教学模式”这四种模式。
总的来说,新型教学模式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特点是: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发现者;媒体由辅助教师演示、讲解的工具转变为学生手中的认知工具;教学过程转变为“创设学习环境,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
二、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信息技术可以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对多种信息具有数据处理、编辑、存储、播放等功能,成为学校课堂教学信息呈现的重要手段。多媒体技术集各种功能于一身,多媒体课件承载着多种信息,具有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视频、三维动画的综合能力,集中了幻灯、投影、电影、电视、录音、录像、立体模型等教学媒体的优点,并且具有人机交互的独到之处。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使用,可以提高教学媒体的展示力和交互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