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云计算服务器的演进趋势

从来IT产品发展来看,不管是消费产品源,还是企业应用的服务器,都是从通用化开始逐渐细分,从而更加契合应用的需求,这代表着产品成熟化的一种演进。例如服务器最早都是占地面积巨大、能耗超高的大家伙,随着集成电路的发展逐渐小型化,如今从外形来分主要有塔式、机架式、刀片式服务器,而后两者正是为了进一步缩小占地面积而对传统服务器外形的改进。所以说,应用需求催生产品,在云计算炙手可热的今天,为云而定制化的服务器成为新的应用趋势,这和还没有统一标准并不矛盾,正如刀片服务器,标准之争一直未停息,但这种厂商间互不兼容的产品如今已经成为服务器中增速最快的类型。

2. 简述云计算的演进历程

1959年6月,Christopher Strachey发表虚拟化论文,虚拟化是今天云计算基础架构的基石。
1961年,John McCarthy提出计算力和通过公用事业销售计算机应用的思想。
1962年,J.C.R. Licklider提出“星际计算机网络”设想。
1965年 美国电话公司Western Union一位高管提出建立信息公用事业的设想。
1984年,Sun公司的联合创始人John Gage说出了“网络就是计算机”的名言,用于描述分布式计算技术带来的新世界,今天的云计算正在将这一理念变成现实。
1996年,网格计算Globus开源网格平台起步。
1997年,南加州大学教授Ramnath K. Chellappa提出云计算的第一个学术定义”,认为计算的边界可以不是技术局限,而是经济合理性。
1998年,VMware(威睿公司)成立并首次引入X86的虚拟技术。
1999年,Marc Andreessen创建LoudCloud,是第一个商业化的IaaS平台。
1999年,salesforce.com公司成立,宣布“软件终结”革命开始。
2000年,SaaS兴起。
2004年,Web 2.0会议举行,Web 2.0成为技术流行词,互联网发展进入新阶段。
2004年,Google发布MapRece论文。Hadoop就是Google集群系统的一个开源项目总称,主要由HDFS、MapRece和Hbase组成,其中HDFS是Google File System(GFS)的开源实现;MapRece是Google MapRece的开源实现;HBase是Google BigTable的开源实现。
2004年,Doug Cutting 和 Mike Cafarella实现了Hadoop分布式文件系统(HDFS)和Map-Rece,Hadoop并成为了非常优秀的分布式系统基础架构。
2005年,Amazon宣布Amazon Web Services云计算平台。
2006年,Amazon相继推出在线存储服务S3和弹性计算云EC2等云服务。
2006年,Sun推出基于云计算理论的“BlackBox”计划。
2007年,Google与IBM在大学开设云计算课程。
2007年3月,戴尔成立数据中心解决方案部门,先后为全球5大云计算平台中的三个(包括Windows Azure、Facebook和Ask.com)提供云基础架构。
2007年7月,亚马逊公司推出了简单队列服务(Simple Queue Service,SQS),这项服务使托管主机可以存储计算机之间发送的消息。
2007年11月,IBM首次发布云计算商业解决方案,推出“蓝云”(Blue Cloud)计划。
2008年1月,Salesforce.com推出了随需应变平台DevForce,Force.com平台是世界上第一个平台即服务的应用。
2008年2月,EMC中国研发集团云架构和服务部正式成立,该部门结合云基础架构部、Mozy和Pi两家公司共同形成EMC云战略体系。
2008年2月,IBM宣布在中国无锡太湖新城科教产业园为中国的软件公司建立第一个云计算中心。
2008年4月,Google App Engine发布。

2008年中,Gartner发布报告,认为云计算代表了计算的方向。
2008年5月,Sun在2008JavaOne开发者大会上宣布推出“Hydrazine”计划。
2008年6月,EMC公司中国研发中心启动“道里”可信基础架构联合研究项目。
2008年6月,IBM宣布成立IBM大中华区云计算中心。
2008年7月,HP、Intel和Yahoo联合创建云计算试验台Open Cirrus。
2008年8月3日,美国专利商标局(以下简称“SPTO”)网站信息显示,戴尔正在申请“云计算”(Cloud Computing)商标,此举旨在加强对这一未来可能重塑技术架构的术语的控制权。戴尔在申请文件中称,云计算是“在数据中心和巨型规模的计算环境中,为他人提供计算机硬件定制制造”。
2008年9月 Google公司推出Google Chrome浏览器,将浏览器彻底融入云计算时代。
2008年9月,甲骨文和亚马逊AWS合作,用户可在云中部署甲骨文软件、在云中备份甲骨文数据库。
2008年9月,思杰公布云计算战略,并发布新的思杰云中心(Citrix Cloud Center,C3)产品系列。
2008年10月,微软发布其公共云计算平台——Windows Azure Platform,由此拉开了微软的云计算大幕。
2008年12月,Gartner披露十大数据中心突破性技术,虚拟化和云计算上榜。
2008年,亚马逊、Google和Flexiscale的云服务相继发生宕机故障,引发业界对云计算安全的讨论。
2009年,思科先后发布统一计算系统(UCS)、云计算服务平台,并与EMC、Vmware建立虚拟计算环境联盟。
2009年1月,阿里软件在江苏南京建立首个“电子商务云计算中心”。
2009年4月,VMware推出业界首款云操作系统VMware vSphere 4。
2009年7月 Google宣布将推出Chrome OS操作系统。
2009年7月,中国首个企业云计算平台诞生(中化企业云计算平台)。
2009年9月,VMware启动vCloud计划 构建全新云服务。
2009年11月,中国移动云计算平台“大云”计划启动。
2010年1月,HP和微软联合提供完整的云计算解决方案。
2010年1月,IBM与松下达成迄今为止全球最大的云计算交易。
2010年1月,Microsoft正式发布Microsoft Azure云平台服务。
2010年4月,英特尔在IDF上提出互联计算,图谋用X86架构统一嵌入式、物联网和云计算领域。
2010年,微软宣布其90%员工将从事云计算及相关工作。
2010年4月,戴尔推出源于DCS部门设计的PowerEdgeC系列云计算服务器及相关服务。
......

3. 云计算主要经历了哪四个阶段

简单讲,云计算的本质是一种服务提供模型,通过这种模型可以随时随地、按需的通过网络访问共享资源池的资源,这个资源池的资源内容包括计算资源、网络资源、存储资源等,这些资源能够动态的分配和调整,在不同的用户之间,灵活切换划分。凡是符合这些特征的IT服务都可以称为云计算服务。
更通俗一点说,以前我们追求的都是手机和电脑的高性能,随着网络和云计算的发展,我们可以把软件放在云端、也就是所谓的云计算。过去,手机玩游戏需要好多的内存和很好的CPU,如今,在云计算时代,手机只负责简单的运算,那些复杂的大量的运算都在云端进行。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弹性,如果用户每个月只玩一次游戏,就需要一台配置高的电脑,但是在云计算时代,就不需要这样,用户可以用配置很低的电脑连接到云端,平时只是做一些简单的工作的话就租用很少的配置,临时需要打游戏了就临时提升一下配置,这样的花费就会变少。简单讲,以前用户需要用东西的话就去买,现在需要用东西的话就去租。
云计算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才发展到现在这样比较成熟的水平,这四个阶段依次是电厂模式、效用计算、网格计算和云计算。
电厂模式阶段:电厂模式就好比是利用电厂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电力的价格,并让用户使用起来更方便,且无需维护和购买任何发电设备。云计算就是这样一种模式,将大量分散资源集中在一起,进行规模化管理,降低成本,方便用户的一种模式。
效用计算阶段:在1960年左右,当时计算设备的价格是非常高昂的,远非普通企业、学校和机构所能承受,所以很多人产生了共享计算资源的想法。1961年,人工智能之父麦肯锡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了“效用计算”这个概念,其核心借鉴了电厂模式,具体目标是整合分散在各地的服务器、存储系统以及应用程序来共享给多个用户,让用户能够像把灯泡插入灯座一样来使用计算机资源,并且根据其所使用的量来付费。
网格计算阶段:网格计算研究如何把一个需要非常巨大的计算能力才能解决的问题分成许多小的部分,然后把这些部分分配给许多低性能的计算机来处理,最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综合起来攻克大问题。可惜的是,由于网格计算在商业模式、技术和安全性方面的不足,使得其并没有在工程界和商业界取得预期的成功。
云计算阶段:云计算的核心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非常类似,也是希望IT技术能像使用电力那样方便,并且成本低廉。但与效用计算和网格计算不同的是,2014年在需求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同时在技术方面也已经基本成熟了。
云计算在中国有巨大的市场潜力,不仅仅在于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而且云计算将成为绿色IT、节能减排最为重要的手段,提高了IT灵活性和可持续发展,也将积极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

4. 云计算的由来

在介绍云计算概念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云计算是怎么产生的。任何一个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云计算也不例外。从管理资源的角度分析,在传统架构时代,我们管理的资源是物理服务器,应用直接部署到物理服务器上;我们知道,这样的架构,使得资源利用率较低,且一旦规模较大的话,也不宜管理。到了虚拟化阶段,我们实现了在一台服务器上切分多个虚拟机来用,应用程序部署到虚拟机上,既实现了隔离,又可以高效管理,此时,我们对资源的管理是以虚拟机为对象的虚拟资源。
然而,随着虚拟化规模的不断扩大,虚拟机管理上遇到了瓶颈。因为部署的应用程序过多,需要的虚拟机过多,我们无法手动一台台虚机去部署,因为在虚拟化阶段,我们能实现的只是在某台服务器上虚拟出虚拟机来使用,并不能灵活的实现,对硬件资源的统一管理。这时候就需要有这么一种管理方式,而这种对硬件资源统一管理的方式就由云计算来实现了。
所以,云计算阶段,对资源的管理是把基础设施资源,如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等放在一个大的池子里,通过云计算的手段,对池子里所有的资源进行统一的规划和管理,这也叫做资源的“池化”或“云化”。有了云计算后,我们便不再手动去定义哪个虚拟机该部署在哪台服务器上。我们只需要对这个大的资源池提需求,就像是下订单一样,我需要“1coreCPU,1G内存,1M带宽”这样的虚拟机。对云计算阶段,这些资源很有可能分布到资源池的不同的地方,而对于用户来讲,根本无需关注这些资源来自于哪里,只需要使用就可以。
所以,我们来总结下,根据管理资源的对象不同,我们将IT架构分为了三个阶段:管理是物理服务器的传统架构时代、管理某台服务器上的虚拟机的虚拟化架构时代、管理大的资源池的云计算架构时代,同时我们也从IT架构演进的角度为大家阐述了云计算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