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对教师专业发展有什么影响

1、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
由于教育环境的变化,师生关系也内随之发生变化。从教学资源容分布控制权角度说,师生间的信息资源由不对称走向对称。教师的权威被分散和削弱。所以,教师要从资源的垄断者转变为资源的共享者;同时也要成为信息资源的咨询者和提供者。
2、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
在信息技术环境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必然会被打破。从教学模式角度说,教师要采取民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提出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要求。所以,教师要及时转变观念,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知识的引领者,学习的指导者,从当教师转变为当教练。
3、从教学的“实践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
从研究合作和反思提升的角度说,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要由传统教学的“实践者”、讲师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和设计者。这既要求教师具有一般文化知识,学科知识,教育科学知识,也要求教师学会将传统的能力素养与信息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方法融合。所以,现在的教学实践、教学研究与传统的相比,已经有了十分明显的不同。

❷ 如何促进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化发展

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学科,学科性质决定了教师队伍偏向年轻化、技术化,而信息技术教师是该学科课程教学的执行者,很大程度上他们的专业发展影响着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和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营口市信息技术教育已经逐渐走入正轨,并取得了一些效果。
通过几年的教科研工作,笔者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未能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要求,而且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利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还不强,甚至小部分学生有信息道德素养缺失等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进行的调研结果显示,学校计算机教室硬件设备可以支持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课程开设的情况也是符合国家新课程标准要求。从学理上讲,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但在这诸多的原因中,教师的专业素质是关键。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那么,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如何促进自身专业化发展呢?
一、专业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具备关于学科、课程以及教学等知识,还要掌握关于学生的知识,因此,信息技术要通过自身不断学习,参加集体培训的方式,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1.关于学科的知识
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科知识,并形成具有统领性、深刻性、融通性的信息技术学科知识体系;熟悉信息技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以及生活实践、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并能较好的融通起来。
2.关于课程的知识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掌握本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组织和课程评价等知识,并具备丰富的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资源、课程评价等方面的知识;理解课程改革的理念,并将这些理念在信息技术学科课程中应用,促进学生的发展。
3.关于学生的知识
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了解教育心理学以及其他与学生相关的知识,并能有效用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和学生管理之中;了解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不同内容的规律,从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等方面出发,调整教学策略、技巧以及指导的方法等。
4.科学与人文素养
信息技术教师不但要有敏感的信息意识和较高的信息的搜集、加工等应用信息的能力,还要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即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各种新兴学科、边缘学科、中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基本内容,了解我国优秀的文化,及时吸取和转化当代科学发展的新文化、新成果,以丰富已有的知识的知识的知识的知识体系的能力。
因此,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学习,掌握日益更新的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二、专业能力
首先,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设计、实施教学的能力。除了具备细密周全的课堂设计能力外,还要有善于调控课堂实施的能力,不断提高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和引导学生“走进”教材的能力,实现信息技术有效教学。
其次,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教育科研能力。 教师要坚持教育科学研究,将课堂教学问题化,教学问题课题化,通过研究激发自己的创新思维,促进教学,形成富有个性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独具特色的教育思想和教学风格。
再次,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组织管理能力。 教师除了需要担任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和学校管理外,还可能有许多与信息技术有关的事务,如非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技能培训、计算机房和校园网的管理与维护、校内各科室计算机的保养与维修、中小学兴趣小组的组织与活动、信息技术竞赛的组织和训练、学校电子档案的管理等,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还要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
最后,信息技术教师要具备开拓创新能力。 在学校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信息技术教师首先要具备创新素质,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先进的现代教育理念、脚踏实地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新颖的问题和创设适宜的环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标新立异,树立多元的学生创新观。
三、专业情意
2008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育部于2011年12月颁布了幼儿园、小学、中学三个学段《教师专业标准》的征求意见稿,对教师的师德提出了新要求;北京教育学院研制完成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及指导》对中小学语文、数学等9个学科教师专业发展进行指导,其中对信息技术学科教师的专业情意也有相应的标准。
信息技术教师除了具有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职业道德之外,还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伦理道德修养,健全自己的人格与职业道德,遵守知识产权、学术道德与规范,在道德素养方面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并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和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和品格。
综上所述,作为新一代的信息技术教师,不断探索、研究、反思,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要保持学习热情,不断吸收和转化新知识,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不断深入的研究教学规律,形成以学生为本的独特的教学方法和教育风格。总之,信息技术教师要通过终身学习、教科研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专业化发展水平,促进自身的持续发展。

❸ 面对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教师应当在哪些方面做出努力

1、要加强信息技术应用,在信息环境下努力提高信息素养。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专教师,属应当在实际的教学情境中通过信息化教学实践,掌握信息技术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促进个人发展;

同时,积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经验,形成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案例知识,并通过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相互影响,将个性化的隐性实践知识转化为社会化的教师专业知识,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

2、以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整合为突破口,最终树立中小学教师专业化的新形象。

为了使整合更有效,教师还必须以研究者的姿态反思自己的整合实践,努力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

(3)信息技术教师成长扩展阅读:

信息化时代教师教学能力的必备素养

1、课程开发者

在信息化社会,伴随终身学习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教师将不再仅仅是课程的消费者和被动的实施者,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课程的生产者和主动的设计者。

2、学术指导者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智能化的教学系统将部分替代教师繁重的教学任务,从而使教师能够有时间和精力参与学生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活动。

了解学生的个性、思维和情感等特征,以学术顾问和指导者的角色来诊断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帮助学生选择一种计划来满足某种需要,并指出学生学术计划的发展方向。

❹ 怎样运用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关注专业化理论发展
新课程中蕴涵着许多全新的理念,诸如教育民主化、促进教育的国际理解、关爱自然、注重个性发展等,以及学科本位向学生本位转变、科学本位向科学与人文整合转变、集体统一性教学向个别差异性教学转变、知识技能接受教学向知识的主动建构转变等中国基础教育的未来取向等。校长只有继续学习各方面的理论,才能引领教师专业发展。
(二)关注教师情意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发展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明确规定,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实际上给教师职业道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在推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应被弱化和淡化,而应该不断地得到强化。作为校长,应该关注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以自身职业道德的提升来促使职业道德的提升,进而促进教育工作质量的提高。
(三)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
理论研究和实践都已表明,教师的理论自觉和理论更新能力的缺失,成为新课程推进的一大障碍。因此,以教师专业化理论为指导、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来构建教师的多元知识结构成为校长引导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校长队伍(特别是中小学校长)要加强人文知识修养,要具有跨学科的教学指导能力,关注教师的人文知识素养和多元知识结构的发展。
(四)关注教师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的发展
课程改革带来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新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养成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的改变直接导致了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在新课程中,教师不再是一个被动的执行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引导者、研究者和创造者。新的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组织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生成性资源处理能力、设计开放性作业能力、课程开发能力、组织差异教学能力、评价学生行为能力、交往沟通能力和促使学生自我发展等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长要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必须在学校适时开展培训,组织必要的能力提升竞赛活动,推行有效课堂评估制度,申报相关的研究课题,让教师全部参与到教学实践和课题研究之中,在实践和研究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研究能力。
(五)关注教师自主学习意识的提高和自主发展能力的提高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师的终身学习。教师如果不进行终身学习,就很难胜任不断发展变化着的教育教学工作。作为校长,应该帮助教师确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发展的能力,多方面努力营造教师终身学习体系:一是有步骤的派遣教师参加正规化培训;二是大力开展校本培训研修,构建学习型学校;三是制定相应的制度,激励教师个体的自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