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支持的评价优化
1.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评价环节
利用信息技术教学辅助平台。能告知你教什么学科吗?
2. 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评价的优势有哪些
1.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评价,提高学生的求异、洞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评价学中,直观教学多优于一般的讲解,利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手段进行听、说训练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新奇感,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而且形象的电化教育又创设了一定的教学情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2.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评价,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说”是听、说、读、写四项语言基本技能中最直接、最常用的交际方式,是语言能力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 国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作为基础的小学英语其口语在此尤显重要。
3.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学评价,教师可以自由地进行检索和调用。
多媒体资源库拥有多媒体素材,如各类教育教学所需的文字材料,图片资料,图表资料,各种动画,声音,视频,课件和影视录像等等。教师还可以直接在网上多媒体资源库中,查找所需各类素材,如文字,图像,声音,视频,制成多媒体课件,可以通过教室的大屏幕投影进行教学,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调用现成的多媒体课件来上课。
3.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导入讲授和评价环节
信息技术支持的导入环节优化(一)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古诗两首》(《牧童》、《舟过安仁》)
本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
1.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请说明导入环节在这堂课中的意义,以及信息技术如何起到优化作用。(300字左右)
一:课前交流:
课件出示一首描写童年的小诗,请学生用心地读一读,联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你眼中的童年是什么……
二: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是一曲曲欢乐的歌,童年还是一首诗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乘着古诗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千百年前的古代,去感受一下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1课:古诗二首 (师板书课题)
在本课课前交流中,我将利用PPT出示一首描写童年的歌谣,让学生们通过朗诵这首歌谣,唤起自己对童年的回忆,从而引起下一个话题,让孩子谈一谈自己眼中的话题,然后,顺其自然,进入本节课的学习。这样能充分调动孩子的兴趣,引起他们交流的欲望。利用PPT加入童年歌谣,让话题更具体、生动,能更好的提高本节课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第二步:技术支持的导入设计
导入语
时间
信息技术支持
一:课前交流:
课件出示一首描写童年的小诗,请学生用心地读一读,联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你眼中的童年是什么……
二: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童年是一幅幅美丽的画,是一曲曲欢乐的歌,童年还是一首诗脍炙人口的诗。今天,就让我们乘着古诗的翅膀,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千百年前的古代,去感受一下古代儿童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21课:古诗二首 (师板书课题)
5分钟
1、请大家用心读一读这首描写童年的小诗
2、在你眼里,童年是什么?
信息技术支持的讲授环节优化(二)
第一步:设计前的分析
本课的名称: 《古诗两首》
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
1. 学会本课生字,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通过朗读感受诗中描写的童真童趣,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感情。
请简述讲授环节的目的和内容,并说明在讲授环节中,你是怎样应用信息技术的,以及信息技术是怎样起到优化作用的(300字左右)。
诗歌是我国丰硕的文化遗产,小学生从诗歌中吸取精华、陶冶情操,也是培养其创新精神的一条有效途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主张让孩子死记硬背诗歌和诗意,而应重点通过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然而古文古诗毕竟难懂,这就要借助信息技术的支持,有了信息技术,我们可以把古诗变成一幅画,变成一个动画故事,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游戏和欣赏中就能轻松的感悟诗情,接受熏陶。《牧童》描述了一个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小牧童,《舟过安仁》则向我们介绍了两个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小舟童。本课教学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感受到古诗中孩子们活泼的童真和他们无拘无束的童年生活,体会诗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因此在这首诗的讲授中,我将多方面借助信息技术,如借助优美的插图来帮助学生理解字词和诗意,感受作者的心情,借助音乐进行配乐朗读来升华学生的情感等等,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4. 如何在技术支持的课堂教学中进行过程性评价
评价是现代管理的重要环节和手段,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要保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自上而下的素质教育评估检查体系,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对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机制”[1]。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涉及教学工作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快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的背景
相信不少信息技术教师一定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所任教班中有这样两位学生要参加信息技术课程考试,一位已有多年计算机使用操作的经历,家用电脑已换过两次,装机、修机小有名气;另一位则是临阵磨枪,操作键盘“二指禅”,属“启蒙教育”,其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相比是泾渭分明的。可经半个月的考前复习后,笔试成绩上,后者考了80多分,“良好”,而前者仅仅“及格”。评价的结果显然不公平,原因是评价的方式方法不科学。
1、传统学习评价的局限性
传统的初中信息技术学习评价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评价目标狭窄,只以信息技术学科知识和技能为主,将“笔试+作品+上机操作”作为期末考试的学业成绩,忽视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忽视对学生在信息技术上的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以及情感与态度方面的评价;二是注重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忽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三是评价主体固定,单一地由教师评价学生,没有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评价学生,往往以偏概全,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四是评价作用有限,只用学习成绩衡量学生,进行选拔或淘汰,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后的反思,不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不能通过评价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信息技术的教学。
2、实施新课程的需要
评价不是为了给出学生在群体中所处的位置,而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它关注学生学会更多的学习策略,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各种机会,通过评定形成学生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自我进步的能力。《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强调,应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与发展,全面了解学生的教学学习状况,以促进他们更好地发展;强调既要关注学生教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个性倾向;强调评价的内容更多地指向有价值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活动过程[2]。
二、过程性评价的原则
学生评价的实质在于改变以分数为唯一价值尺度评价的弊端,改变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和绝对化的偏向,强调学生评价标准既能体现大多数学生应当达到的基本要求,又体现使每个不同学生都能充分发展的多层次多方面的要求。在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全面评价时应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激励导向功能,并把它们综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去影响每一个学生,促其全面健康地发展。因此,信息技术教学在实施过程性评价过程中,本人认为必须遵从以下原则:
1、有效性原则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所面对的是每一个学生个性差异都很大、能力水平也不一样的学生群体,例如,在讲授《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这一章内容前,我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结果发现,有的同学在小学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并且已经能够熟练掌握PowerPoint的简单使用和制作的方法了,而又有些同学则从来没有接触过相关知识。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采用的评价方法就不能千篇一律,必须切合实际,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过程状态及发展的可能性。教学方式既为学生接受又使他们觉得有兴趣,能激发学生表现自己的能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和发展。
2、发展性原则
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对于设备要求的特殊性,所以相对于其它的学科课程,学生的基础差异更大。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我们就可以用“了解、掌握和熟练操作”程度为标准,评价学习者个体的发展水平。对有的学生,虽然只能每分钟打20来个字或勉强可以盲打,但相对他本身的基础,我们就可以评价为“优”;有的学生能对文档的内容进行基本的修饰,虽然不熟练,布局也不一定很美观,但相对于他个人来说,我们也可给个“优”。只要他有所进步,就值得表扬。不求最好,只求更好。若采用传统的评价方式,只看最终的结果,不分青红皂白就打个分数草草了事,显然会打击一部分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们要充分考虑被评价者的实际情况,着眼点应放在被评价者的未来,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利于被评价者的后继发展,能激励其终生学习。
3、多元性原则
学生评价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体现,反映了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教育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还要使每一个学生成为有能力追求幸福生活的个体,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是对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因此,在新的课程标准中,由于信息技术学科的独特性,更加需要强调培养目标和评价内容的多元化,不仅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包括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因此,在信息技术学科的作业、课堂表现、参与合作等活动中渗透对学生进行多元性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4、可行性原则
对学生的评价指标体系,应是经过师生共同努力能达到的,且每一项评价指标应具体、明确、简明、扼要,易为学生理解,便于教师掌握,有较强的可操作性,避免繁琐化和形式化;同时也应注意初一、初二学生的循序渐进,把握近期水平,真正发挥评价的激励和导向作用。
5、等级制原则
百分制的精确量化与统计,对学生心理负担影响太大,束缚了教师全面育人的积极性。运用模糊控制论原理,采用等级制,淡化不正常的分数竞争,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评价。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有许多不好量化的项目,因此,考核成绩的评价可用优秀、良好、合格与加倍努力4个等级来量化。但考核的评定必须要注意从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几个方面考虑,并注重平时作业、竞赛、展示和成长记录等相结合。
三、过程性评价的具体实施方案
与其他学科相比,初中信息技术课在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纸上谈兵意义不大。信息技术的学习内容强调原理方法与技能操作要相互渗透,学习过程注重理解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培养的人材应具备原理知识、操作技能、德育修养、心理素质等多方面的特点。仅在教学结束后通过测验考查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方式显然难以适应信息技术教与学的需要。那么我们在信息技术学科上应该使用怎样的评价方式来评价学生?评价方式如何实施呢?以下是本人的一些见解与经验:
(一)建立学生个人博客评价
新课程标准强调加强形成性评价,提倡采用成长记录的方式。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上许多教师喜欢采用成长记录袋来反映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发展过程,但作为信息技术教学,正面临着互联网飞快发展的新挑战。纸质的成长记录袋已经无法适应日益发展的信息技术学科的要求,而博客(blog)文化的出现与兴起,已经逐渐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甚至是教育的理念。当今不少学生都拥有个人Q空间,而且不少空间的版面和内容都相当精美和丰富,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博客作为学生学习情况的电子档案,由此对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让它作为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家长对学校教育的协作、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情况的汇报、研究性学习的学习资源收集整理,学生社团的兴趣爱好活动的合作空间。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和家长更容易了解和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
1、学生注册的分类
首先,学校可在相关博客网站中进行注册,然后按其入学时间和班级分别注册,例如,初一1班就可按其入学时间定为2007级1班,初二1班就是2006级1班,依此类推,每一届新生都可以选择到相应班级注册,避免了网上学生分类的尴尬,也方便了日后对学生的综合考评。
2、日志的分类
既可以在整个博客中将日志分为几个大类,如作业提交、学习日志、网文摘录、个性收藏等栏目,也可以在自己的博客中设立专题来管理自己的博客。
3、日志的发布
学生在博客中可以自由上传或添加博客日志,如作业、学习心得、文摘、甚至是对某个问题的看法等等,这些都可以反映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关于问题的想法与思路、问题的解决过程,使得教师可以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4、个性化的即时评价
从评价群体来看,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家长、同学,甚至是不知名的网友,大家可以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互相交流、相互探讨,与别人分享自已的思想。因此,博客可以有效地鼓励更多学生的参与,促进了学习的有效性。
5、评价的标准
每到期末,教师便可对学生的博客进行评价,评选出点击率最高的“十佳博客”,以鼓励更多的学生通过博客能够更好地阅读、批判性地思考和积极主动的写作。
附表:学生博客评价表: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评价类别
评价形式
所占分数
自评
互评
师评
整体版面
博客布局能突出本身特点,有创造性,版面设计有新意。
7%
博客内容分类合理,方便他人查找和使用。
5%
博客内容
有若干数量能充分反映所选择专题的日志,介绍全面,图文并茂。
25%
有知识产权意识,摘录和引用能注明出处,无错别字。
4%
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或观点,能写出自己的收获或感想。
7%
对信息技术作品考查有进行整理展示。
5%
撰写反映整个利用博客进行学习过程的小文章
5%
资源收集
网上专题收集资料、分析资料
7%
从互联网上下载与信息技术最新发展有关的文章,创建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关的栏目
5%
问题讨论
有提出专题,组织与参与有效的讨论
10%
老师要求
按时按量按质完成
10%
特色
在学习应用和个性化发展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特色,博客知名度较高。
10%
加分
访问量(根据计数器)每50次得1分。
合计得分
博客能够承载教师的意图,它像纸一样有用。通过记录、阅读与互评博客日志,我们能够从这种反思活动中获得很多。因此,将博客当作一种学习的工具,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够从中大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