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软件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 软件企业竞争更加残酷,差距拉大
国内的软件企业规模普遍偏小,100人以下的小型企业占软件产业的主导地位,对于小型软件企业来说,其研发力量、管理水平、资金来源等因素使它无法推出更新,更具有竞争力的软件产品,而且面临目前人力资源、开发等成本的高涨,在残酷的竞争上处于相当不利的地位,这一部分企业将逐步消失,或被并购,或被淘汰,而能够生存下来的小企业以及规模较大的企业将会越来越大,推出的产品及其服务也将越来越得到市场的青睐,这对中国软件的发展是有利的,不仅仅能统一国内软件市场的秩序与标准,而且也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随着国内现有的技术、网络等条件不断完善,金融、电信、电力、石油、政府等传统上软件行业的重要客户,都走上了数据集中的道路,这使得小的软件企业很难进入并分享这个蛋糕,进入的门槛不仅是技术,更多的是自身条件包括企业规模、资金、人员、资质和信息。要想从激烈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我们这样的小企业必须开拓新的行业和领域,走软件小(小型化)和专(专业化)的道路。毕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各个行业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机会就存在于变化中,需要的是我们把握机会。
2. 软件行业国际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推进、中国加入WTO,中国软件业将面临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以及前所未有的走出去的发展机会。近年来,国内的一些软件企业积极地进入国际市场,在不同程度上参与国际竞争,尤其是在软件外包方面取得一点效果,我国作为WTO的正式成员,国内软件企业“走出去”必将获得在国际市场发展的机会,“走出去”是大势所趋。
另外企业要想进入国际市场,必须首先完善自我,增强了企业的全球意识,强化国际化的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竞争观念、风险观念、信誉观念、法制观念等,这无疑对企业本身是有好处的,相反,如果采取“闭门造车”的策略,即使在技术竞争中取得优势,也很难成为被国际广泛接受的主流技术,因此国内的软件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必须走出去,必须利用市场优势,广泛开展国际合作,绝不能闭门造车。
3. 软硬结合更加紧密
在嵌入式系统、无线通信设备、家用电器中,软件将与硬件的结合将更加紧密,可以想象,未来你家里的冰箱、洗衣机、电饭锅、微波炉等将越来越自动化,你也越来越容易控制它们,你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通过任何设备来获取这些电器的状态以及操作这些电器,这些都是软硬件紧密结合的结果。
硬件依靠软件,使得硬件的作用充分发挥并且更容易使用和控制;软件依靠硬件,才有了发挥作用的空间和载体,才能体现软件自身的价值。2006年Windows Vista操作系统的即将上世就是一个最佳的例子,Vista对硬件要求的苛刻和最低配置(仅内存就需最少512M)无疑将让Intel、Samsung、LG等CPU和内存生产商笑逐颜开,而离开了硬件厂商在技术和生产上的支持,Vista也根本无法上市。
4.专业人才需求增大
由于主要的软件公司比如MicroSoft、Borland(Interprise)、Sun、Oracle、IBM等越来越重视软件的简单易用,我们所用的操作系统、OFFICE以及各种开发工具在这些知名软件公司的不断升级与完善下,将变得越来越简单,很多技术性的低层部分都被他们封装起来,我们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也变得越来越傻瓜,以前一个非常复杂的功能现在可能只需要几行简单的代码就实现,我们也越来越依赖于这个软件工具,开发人员慢慢成为蓝领阶层。软件企业越来越需要的不是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而是精通业务、熟悉某个行业或者领域的专家,例如ERP、财务等。
5. 移动技术
GPRS、CDMA、WiFi、802.11b/g、蓝牙等无线技术已经走入我们的工作和生活,移动办公和娱乐成为热门话题,我们的身边正出现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许多软件对移动的支持也越来越丰富。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3G将会在国内商用,3G提供高速稳定的数据业务,这将使移动开发进入一个极度火热的时期,它颠覆了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信息设备就是桌面电脑的概念,将来我们更多的是通过手机、PDA接入互联网或其他信息系统,那么,对于这些除了电脑以外的其它信息设备的开发必定会呈现出爆炸性的需求,移动开发将炙手可热。

2. 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趋势

“十二五”时期,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产业技术创新加速,商业模式变革方兴未艾,新兴应用层出不穷,将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和转型升级。
网络化。计算技术的重心正逐步从计算机转向网络,软件的技术和业务创新与网络发展将深度耦合,网络将成为软件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的主流平台。软件产品基于网络平台开发和运行、内容基于网络发布和传播、应用基于网络构架和部署、服务基于网络创新和发展成为大趋势,网络化操作系统、网络软件开发工具、网络运行管理平台、智能终端平台、远程运维等基于网络的技术、产品和服务应运而生,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下一代互联网等的新兴服务将推动服务模式、商业模式不断创新。网络化趋势进一步打破了市场竞争的区域、国别界限,全面呈现出全球性竞争态势。网络化环境下,网络空间安全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并严重影响国家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防安全和信息安全,提高安全保障能力成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重要战略任务。
服务化。软件服务化进程不断加快,原有软件产品开发、部署、运行和服务模式正在改变,软件技术架构、企业组织结构和商业模式将面临重大调整。以软件应用商店等为代表,服务导向的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推动了产业的转型升级。以用户为中心,按照用户需求动态提供计算资源、存储资源、数据资源、软件应用等服务成为软件服务的主要模式。产品和服务的进一步深化耦合,推动了硬件、软件、应用与服务协同发展,加速了软件产品开发企业和部分电子制造企业向服务的转型。服务化趋势促进了产业的服务模式、商业模式变革,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产业转型和升级。
体系化。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和应用软件相互渗透,软件向更加综合、广泛的一体化软件平台的新体系演变,硬件与软件、内容与终端、应用与服务的一体化整合速度加快。未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将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构造产业链,市场竞争从单一产品的竞争发展为基于平台体系的产业链竞争,产业纵向、横向整合步伐加快,围绕主流软件平台体系形成的产业生态系统将主导市场竞争。产品、资源和服务的体系化趋势日趋明显,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基于平台的服务模式日趋成熟,移动互联网、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电视等综合平台不断涌现,基于产品、信息、客户的资源整合平台及其商业模式创新成为产业核心竞争力。
融合化。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与业务融合的日趋紧密,软件正成为经济社会各领域重要的支撑工具。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个人计算、通信与娱乐等服务功能的融合,网络平台上通信、内容、计算等服务的融合,软硬件之间的融合,为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带来了巨大的业务创新空间。信息技术加快向传统产业、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渗透,将推动行业间的融合渗透,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面向生产的信息服务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