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怎样有效备考教师资格信息技术

教师资格证考察分为笔试和面试两种形式.笔试和面试的考察形式不同,考察内容也有所不同.对于笔试来讲,主要考察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基本不涉及学科内容(部分中职除外).而面试内容则是针对每门学科进行设计,考察的重点也有所偏倚了.重点考察考生的外在上面的授课能力和对本学科内容的掌握能力.而信息技术课又是一门非常特别,非常具有应用性的一门学科,针对本学科,考生们要结合本学科的课程特点进行组织试讲.老师给大家总结了信息技术学科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中的几个小攻略,掌握这些小攻略,会对我们的面试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一 明确教材,因材施教
江苏的教师资格证统考已经进入第二年。笔试内容是全国相同的,然而面试内容却是各个地方自主命题,自主组织考试内容和场所。而选取内容也往往是当地的教材。要知道,全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材非常地繁杂,基本上每个地方都选有属于自己的一种教材,很难有重复。就单江苏而言,各地的信息技术教材也都有所差异。这样复杂而众多的教材,对于考生的备考绝对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考生一定要针对教师资格证考试指定的教材进行有选择地复习,千万不要面面俱到。
二 理论操作 皆要兼顾
信息技术课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课程形式:理论课和操作课。理论课,一般是指老师带领学生进行理论学习,不涉及上机操作,故称理论课。操作课则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区学习某种软件或者程序,主要以计算机的操作为主。这两门课中,理论课相对比较少,而操作课居多,且信息技术课多给人一种计算机操作的印象,所以很多考生将备考的重点放在了操作课上,而忽视了理论课的备考。老师在这里要强调一下,有不少省市非常喜欢在面试中考察理论课的授课,所以大家在备考时,千万不要忽略理论课,准备1-2篇即可。
三 内外兼修 表里如一
进入面试的考生已经迈过了笔试的第一道坎,所以已经有了一定层面上的教育学基础知识与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故面试中,考官重点会观察的是这位即将进入教师岗位的考生有没有内在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外在自如的教育教学授课能力。这是面试也就是考官重点关注的东西。所以考生要做到的是内外兼修。对于内在,虽然小学,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相对来讲是比较简单的,但考生也万不能大意,因为会出现一些比较陌生的软件,比如LOGO等等。所以,在面试之前,最好先熟悉一遍教材,对所有的内容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而外在,则需要考生展现出一定的授课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教师范儿。一
般来讲,教师资格证对于外在的要求并不是非常严格,但是,小心驶得万年船,考生们要注意放开去讲,有表现力有张力,说话要有引导性,做到张弛有度,抑扬顿挫。还有,普通话不过关的考生要抓紧练习一下普通话哦!
对于信息技术课程的备考,老师大致从这三个方面提出了小策略,由于篇幅关系,不能够面面俱到,最后,祝广大考生都能够顺利过关!

2. 小学信息技术,专业课怎么复习

关于复抄习方法,这里给你一些思路:
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关联,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关联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
2、纠错整理:做题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
3、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

3. 考信息技术处理员和网络工程师有什么注意事项

离考试越近,考生的心情越烦躁,在忙乱中就容易出错。因此,本文总结了临考前十大注意事项供考生考前阅读。 1、 考试用具早早准备。 考试前当晚准备好两支2B的铅笔,检查准考证、身份证等是否全部备齐,避免第二天早上慌慌张张。 ·2B铅笔,注意要把笔尖削成扁的,这样填涂的时候,只要画一道就能涂满整个框了,非常节省时间。 ·橡皮擦,买专用的绘图橡皮,擦的比较干净。 ·身份证、准考证 ·表,现在很多人都习惯使用手机当表用,而考场中手机必须关机,一旦关机以后就不知道时间了,无法合理分配自己的做题时间! 2、 晚上早入睡 考场上的正常发挥,与考试前晚上的休息有关。晚上早点睡觉、不要熬夜看书,以免第2天考试的时候无精打采。 3、 白天早起提前到考场 掌握好考试时间。第2天早点起来,打的去考场,以免路上颠簸,一年也就两次考试,打的吧,图个愉快轻松的心情,同时,早点出发避免塞车。早到后,在考场附近解决早餐问题。少喝水,早餐后上厕所,考试时想上厕所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 4、 试卷下发后第一件事 试卷发下来后,监考老师会要求考生检查卷面是否完整,清晰,要求考生填写姓名、准考证号等。所以,第一件事情不是看题做题,而是填写姓名、准考证等相关信息。并检查是否填涂正确(注意:填涂都是用2B铅笔,而需要写字的地方一定要用圆珠笔或钢笔,千万别弄混。),避免出错,而导致几个月的努力付之一炬。 5、 做题前先总览 一般来说,考试都给我们充分的时间,所以,考生拿到考卷后,不要急忙做卷,先总览一遍,然后动笔;尤其是有论文的题目,先构思,避免想到哪写到哪。 6、 答题 拿到试题,仔细看题,不要匆忙做答,尤其是有论文的,先要酝酿好,但是时间也要把握好。 答题卡一定要边答边填涂,不要等到最后一起涂!万一没时间了,上午题就没分了! 不会的问题不要总是在想,只需要在卷上做个记号,如果有时间的话再回头看!不要因为捡芝麻而丢西瓜! 下午主观题,卷面整洁、清晰是最基本要求。想想看,老师批改那么多的试卷都要晕头转向了,再揣摩、猜测考生试卷上写的什么字,怎会有好心情?字写的不好没关系,但总得让老师看起来不费劲。做题时,碰到不会做或没把握的简答题、问答题,我们建议在卷子上写一些相关文字,能得一分算一分,得不到也不会有什么损失。对非常确定的题目大可不必多此一举,这有可能让老师没发现关键答题点,出现失分现象。 7、 一遍搞定勿反复 上午题,争取一遍搞定,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和成功率来决定是否要检查一遍,因为有些考生第一遍准确率还高些,反到在第二遍检查的时候把对的改成错的,所以,自己要掂量好,是否要检查(对上午考试而言)。 8、 不对答案 上午考试完成后,不要对答案,找个地方吃饭,中午休息一下,然后轻松对付下午的考试;如果考的不好,也没有时间沮丧或埋怨,更不要跟同学对答案,或打开书本查答案,这除了自讨苦吃外,对整个考试没有任何好处。考完一门后,应及时调整心态,以更饱满的精神投入到下一门考试中。 9、 不交白卷,题题做答 下午考试题目可能有点难,不要急,你觉得难的地方,其它考生也觉得难,这个时候,不要放弃,或者交空白卷,运用自己的想像力,根据自己的理解来回答,尽量写满,阅卷老师会给你些辛苦分的。 10、 交卷前检查 做完后,检查是试卷中是否有遗漏的问题。有的考生碰到简单的题目心情高兴,往往答了题目的第一问,而忘记回答第二问。 最后,检查考号,姓名是否有误。交卷! 预祝广大考生考出水平,取得好成绩。

4. 高中信息技术如何复习

如何搞好高中信息技术考前复习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 李家磊
信息技术是我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高考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2008年3月举行了新高考方案框架下的首次信息技术考试,信息技术逐渐引起了社会、学校的重视。自从2001年信息技术参加全省统一考试,其地位一直处于很尴尬的地位。现在虽地位提升,但信息技术考试由于自身的特点及历史原因,还处于一个劣势地位,学校又不想多加课时,如按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课时,有的学校很难开足,甚至有个别学校出现停课现象,对待信息技术考试都采取临时抱佛脚的复习方法去追求信息技术好的通过率,以便不影响学生参加普通文化高考考试。我们信息技术老师在现有情况下,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考前复习工作显得很关键,而不是寄托在考试中的小手段上。那么如何搞好信息技术考前的复习工作,本人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思想认识要统一,正确对待考试

信息技术作为学业水平测试的一部分。信息技术考试的命题,以教育部门《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教学要求为依据,注重考查高中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度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反映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信息技术与社会进步的协调发展,增强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信息技术考试的考试范围是一个必修模块(《信息技术基础》)和三个选修模块(《多媒体技术应用》、《网络技术应用》和《算法与程序设计》)中必选且只选一个模块作为自己的考试内容,相对其他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范围小得多,这样更容易让学生把握考试重点。信息技术考试等级只分合格和不合格两个等级,考试题目的难度系数较少,因此在考试前,应统一认识,认识到考试是水平考试,注重考查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考试,帮助学生树立顺利通过考试的信心,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争取通过。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层复习式教学方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尽可能考试复习和能力培养两手抓;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则应重视“双基”复习并加强训练。

二、仔细研读信息技术考试说明、课程标准、教材,明确复习目标

从08年起,信息技术考试大纲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是省考试院制定的《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信息技术)说明》,所以考前我们应结合课程标准和教材认真研读考试说明,领会考试说明中的知识内容、考查的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一个符合实际的复习目标,切实抓好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应用,不要盲目加深复习难度。

高中信息技术考试以实践操作为主,要求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技能,熟练地使用网上信息资源,学会获取、传输、处理、应用、存储信息的基本方法。信息技术的考试形式与其他学业水平测试科目不同,它采用的是无纸化考试,通过专门考试系统从考试数据库中进行抽试题,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操作实现完成,即:上机操作考试。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要掌握考试内容本身要求的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还要掌握考试软件的使用及使用该软件进行考试时的一些策略技巧。所以,作为信息技术老师,不仅要关注考试说明中要求的知识与技能,还要熟悉考试软件,从以上两方面进行对学生加以指导,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通过率。

三、根据本校实际,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认真制定考试复习计划

信息技术学科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也是有别于其他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的特点之一。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应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学习,通过动手操作完成任务、解决问题,逐渐提高操作能力和熟练程度,而不是由教师讲授标准答案,学生被动记忆。比如:讲搜索引擎的知识点时,“南京 or 大学”和“南京 and 大学”的区别,你老师怎么讲,有的同学听完就忘,那不妨可以叫学生亲自实践一下,通过实践总结一下,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了。我们要考虑学校现实条件和学校领导的因素,在能力范围内争取最多的课时数,在复习期间尽可能的保证学生上机练习实践。通过我这几年的观察,学生往往在操作题上失分较多,所以我们应把重心放到学生操作上,考前强化学生的上机训练。所以我们要做一个合理的计划。拿我们学校的信息技术考前辅导为例,选修的是《网络技术应用》,计划如下:

我们学校高二年级现有学生1300多人,共22个班,机房只有一个65台机子的机房,每个班级一周一节大课(2节课)。我们采用全部上机,从早上第一节课上到下午最后一节课,一天共九节课,一个星期机房就空一节课(从星期一到星期五)。我们在考前总共进行两轮复习:

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全面复习,按模块进行复习,除了以下第一个模块,其他我们都把各知识点整合在一个学案中进行复习,这样更加得系统,效果更好。

理论复习:将必修和选修两本书的理论知识的复习,给学生把一些知识要点在书上画出来,重点让学生看书。(两节大课时间)

Windows基本操作复习(建立、删除文件和文件夹;文件的属性设置;显示属性;IP的设置;文件的整理;任务拦和开始菜单属性;等等)。(一节大课)

IE浏览器的基本操作(访问网站,下载网页、网页上的文字和图片,普通下载文件,用FTP上传下载文件,浏览器的整理,搜索引擎,等等)(一节大课)

OutLook的基本操作(建立帐户,设置地址簿,发送、接收、阅读电子邮件,设置工具选项,等等)和ACCESS数据库(打开,删除和增加记录,等等)。(一节大课)

Word文档基本操作(字体的设置,段落的设置,页面属性,查找和替换,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插入特殊符号,插入图片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文本框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艺术字及其属性的设置,项目符号和编号,边框和底纹,插入表格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公式,分栏,等等)。(两节大课时间)

Excel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字体,页面属性,计算(求和,求积,求平均值等),插入图表及其属性的设置,单元格属性的设置,排序,筛选,分类汇总,获取外部数据,等等)。(两节大课时间)

FrontPage的基本操作(建立站点,字体,段落,插入图片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表格及其属性的设置,插入超链接及其属性设置,插入表单(命令按钮、单行文本框等)及属性设置,插入滚动字幕,添加动画、声音和视频,修改网页属性,简单的HTML语言,添加CSS样式表,等等)。(两节大课时间)

第二轮复习,我们主要采用真枪实弹复习,通过在网上找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强化训练,当然我们的练习题是有筛选有目的的训练。特别是在这一轮中要学生熟练考试环境,让学生在模拟考试环境中找到做题得技巧,并要结合前一轮环节摸清学生掌握情况,以便对较差的学生补查补缺。同时,要提高学生的做题速度。

四、采取恰当的复习手段,是提高考试效率的关键所在

1.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辅导

信息技术学科具有自身的特点,需要学生上机操作,大面积的问题我们可以统一讲解,但小面积的问题我们需要个别辅导。在我们的教学中,我是常采用分组教学模式,学得比较好的得同学担当组长,在我们的教学中担当了我们的助手,他们的作用就是我们教学中的线,由他们带动整体,他们在辅导本组同学过程中又进一步巩固了知识。我们考前复习我们要发挥“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辅导”教学作用。

2.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信息技术教学是师生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兴趣是学习之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利用,创造性地设计教学过程,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因此,在复习课的教学中也应体现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教师要不断创设有意义的问题情境或教学活动,组织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激励每一个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再深入研究思考。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自主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达到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复习效果。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交流、勤于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3.要加强集体备课的作用,不放松听课环节

俗话说:“人多力量大”。复习考试了,我们更要加强集体备课。我们在复习课前,大家各抒己见,在一起研究考试说明,总结考试知识要点,使得我们的复习更有效,更全面。另外,可以使我们节约时间,比如我们在制作复习学案时,可分人负责,制作前我们进行讨论,完善知识要点,制作后,我们再在一起讨论一下,修改不恰当的地方,补充不知之处。

俗话说“当局者迷”。在考试之前,听课其实也是我们提高复习效率的一个手段,比如我们在讲某一知识模块时,如果有人听课,在听的同时留意讲漏的内容,下课可以给提出来,好在下一节课给以补充。同时,听课者注意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及时调整自己复习策略。

总之,我们可以寻找信息技术教学内容与教学现实的结合点,以说明为纲、以课标为本,从目标、内容和结构等方面对教材、考试说明的内容分析重组,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最后,我要说的是,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值得大家共同思考,而高中信息技术考试和复习也值得大家共同探讨,让我们一起共同促进高中信息技术的发展。

5. 如何搞好高中信息技术考前复习

1、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加入高考的学科,在考试方式、考试方法、考试范围及试题的难度等方面都有新的范畴,所涉及的考试范围涵盖高中《信息技术基础》(必修模块),以考查考生理解和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程度以及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旨,积极引导众多具有应用技术潜质的学生加强技术课程的学习,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考试内容都是高一年学习的知识,但对于高三学生,他们基本忘了所学过的知识,而且考试的方式、题型也不同。
2、要 仔细研读考试大纲,明确复习目标。教师应对考试内容,考试方法,命题方式等做深入的研究和探讨,以对第一次信息技术高考的“考什么,怎么考”有个非常清楚的概念,这样在教学及复习时才会有的放矢,做到高效率。分析研究《高等职业教育入学考试信息技术考试大纲》,按照自己对考纲的理解,重新组织教学内容,梳理出信息技术基础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全面完整,并把其中最重要的信息和知识传递给学生。

3、因为是第一次又跟会考要求不同,多了简答题和问答题,而且刚开始上课时,省里样卷还没出来,只能借鉴其它省份的资料,进行提炼筛选,所以教师要花较多的精力来准备。 根据考试内容和学生特点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先分模块详细复习考点,分四个模块:(一)信息获取(二)信息加工与表达(三)信息资源管理(四)信息技术与社会。一要重视对每个知识点的理解掌握,不能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二要把握知识联系,灵活应用知识,学会运用一个知识或多个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或运用多种方法去解决一个问题,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