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培来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可源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①加强教材的趣味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图文并茂的课件、多姿多彩的教学活动进行教学,使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较稳定的兴趣。

②了解学生已有的兴趣。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因此,搞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就有了扩展和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基础。
③帮助学生认识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前景。这将有利于学生更深地认识信息技术,从而产生浓厚的兴趣。
④不要光口头表扬,来点实质的,这些实质如:奖励学生自由上机的时间,破格录用到信息技术兴趣小组中来,当小老师,等等。
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网络通讯技术,应用软件开发工具等。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以来,人们日益普遍的使用计算机来生产、处理、交换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如书籍、商业文件、报刊、唱片、电影、电视节目、语音、图形、影像等)。所以信息技术越来越重要。

㈡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兴趣的

一、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夸美钮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动力。没有兴趣,学生主体参与的活动将是勉强的。对于信息技术课来说,重要的是要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教师的“干”讲,根本起不到作用,学生还会出现厌学情绪,便无兴趣可言。因此,教学中,老师要善于进行情境的创设,将信息技术课程中一些枯燥的内容变得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如:在《初步认识计算机》一课中,上课伊始,我先通过猜谜导入:“一只老鼠尾巴长,天天趴在桌子上。你要有事不知道,轻轻一点他帮忙。”学生很轻松地猜出是“鼠标”,进而引入自编童话《计算机家庭里的争吵》让学生明白计算机硬件系统中,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各部分的作用和特点。然后让学生以“找朋友”的方式,将名称与电脑实物配件相结合,引导学生看看每个部件的线通到哪里,看看那里有什么。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很快地了解计算机的各个部位,而且可以了解相互之间是如何连线的,更可以消除对计算机的神秘感,提高学习兴趣。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通过情境的创设,学生在积极快乐的情境中,很快掌握了教学目标,了解了计算机硬件中的相关知识。
再如在《我和电脑来对话》一课的教学中,我加入了学习伙伴“小机灵”的参与。先让学生自由玩“纸牌”游戏,然后告诉学生,除了这种玩法,“小机灵”还会很多种“纸牌”的玩法呢!他是怎么做到的呢?进而让学生了解“选项”的使用方法,认识“对话框”,学会“对话框”的基本操作。情境的创设,使学生
在学习课程的过程中,从电脑上不断地有着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感受到电脑中所蕴含的知识、技巧真多,进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保持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新鲜感和兴趣感。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创设情境,能更好地诱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意识与热情,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情景的创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肯动脑,就一定能创设出激发学生兴趣的教学情景。
二、营造和谐氛围,保持学习兴趣。
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感到哪位任课教师更平易近人,教学指导更有耐心,更愿意倾听学生、和学生交流,更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他和这位老师的关系就更好些,他学这门学科的兴趣就更高些,自然效果也好些,反之亦然。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开展好本学科的教学工作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每班学生人数都不少,绝大部分同学上机操作时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作为教师根本忙不过来,有时不免会挫伤没有被辅导同学的积极性。于是,在安排学生上机之前,我将学生的机位进行了精心的安排,根据学生对计算机的不同掌握情况进行了分组。让几位对计算机掌握较好的同学当“小老师”,任组长,帮助老师对自己组内的学生进行管理,这样即减轻教师逐个辅导学生的压力,也使“小老师”们得到锻炼,使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还克服了部分学生因怕问老师问题而举步不前的现象,从而使所有的学生各得其所。同时,学生在互相辅导学习中增进了感情,了解到合作的重要性,创造出合作学习的和谐氛围。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教师从教学中解放出来,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参与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点评引导,形成开放型的课堂,学生“乐”在其中。
三、及时有效评价,提高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信息技术时,刚开始兴趣较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难度的逐渐加深,知难而退的现象将会出现,再加上有些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枯燥,如果不注意培养他们学习电脑的兴趣,他们的学习热情就会很快下降。因此,教学过程中,
需要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让每个孩子都树立起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提高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我们可以在课堂中随时穿插积极有针对性地评价。课前,可以对学生的行为习惯的养成进行口头评价;如“某某同学使用计算机的习惯可好了!每次都能按时老师的要求开机,关机!”“某某班同学上课前的纪律真棒!”上课时,可对学生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态度、倾听的习惯、操作情况进行评价,采用加分、加星鼓励,树立榜样,争当小老师,作品展示等激励方式,进行奖励;课后,对小组内合作意识、合作精神,进行评价,到期末结束时累计结果来评定学生。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老师和同学肯定,他们向往成功。教学时,老师及时有效的评价,会对学生起到很好的激励,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更浓厚的兴趣,也为他们今后的学习指明了方向,信息素养的养成、提高也在这些评价中螺旋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