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信息技术运用方面,自己在日常教学中做过哪些尝试和努力,有哪些收获

我从信息技术课堂中的感悟与收获 刘雪佳
慈溪市金山初级中学
摘要: 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在衔接上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一直很多这方面的疑惑,而且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是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所碰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学习信息技术,学好信息技术,对于生处于这个信息时代的人已经变得越来越重要跟迫切,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来转变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目的,正确对待利用网络的娱乐功能,注重课堂教学艺术
关键词:疑惑 兴趣 网络 零起点 课堂教学艺术

从2000年参加工作至今已整整有九个年头了,对于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也已从刚开始的懵懂状态进入到现在的有所认识和体会,九年的时间让我深感自己肩上的担子之沉重,责任之重大。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而是一名初中的所谓的副科教师,我知道在学生的眼中,信息技术这门学科是可有可无的,更有甚者就认为这门学科就是与上网、聊天、打游戏联系在一起,而且随着中小学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普及,小学阶段和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育在衔接上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一直很多这方面的疑惑,而且这些问题,我觉得应该是一名初中信息技术教师所碰到的一些共性问题,大家都意识到问题的存在,但是真正能解决问题,这对于我们来讲的话,就需要进行很多的尝试、探讨、研究和实践。
小学开设信息技术课以后,对初中课程带来了很多问题,具体表现在:
一、小学已经学过了Windows、画图、Word、PowerPoint和因特网等模块的内容,可初中部分仍有对这些模块的要求,这些重复的模块怎样处理?对于诸如很多这样的软件,初中教师处于讲与不讲的两难境况。
二、是否需要在小学的基础上进行软件功能的补充,应该如何进行?是否需要增加个别新软件的教学以填充空余的课时?
三、由于小学阶段各学校教学进度不同,造成初一同一教学班的学生对软件起点不同、掌握程度差异较大,使得教师很难把握教学进度。
四、还有很多学生普遍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自认为学过了,自己会了,其实不然。
五、由于缺乏正确、健康的认识和引导,学生上网目的不明确很盲目,不过由于游戏等方面的吸引,学生又对上网产生浓厚的兴趣,造成许多家长禁止学生课余时间上网。
解决或缓解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当务之急,也是我们作为信息技术老师迫在眉睫的问题,如何解决此类问题,也成了我平时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学生现在在小学就可以学习画图、word、ppt、flash、网页制作,甚至编程。而在初中教授的往往也仅仅是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本来就叛逆,让他们再去学些已经学过的东西他们往往提不起学习的热忱。上课相比于丰富的网络世界和游戏,他们甚至更趋于后者。 我对比了一下学生的学科,发现在实际教学中,只有信息技术和英语是在小学教过后初中又以零起点开展的,但是英语虽然是零起点,但是跨步比较大,而且单词难记,语法众多,很多学生即使再学一次,也不见得学的好,而信息技术则不同 这是一个老师打开门,学生自己可以在里面走的世界,只要家里有电脑,再有那么点兴趣爱好,事情解决起来就会好很多。
现实让人感到无奈,很迷惘,我常常在思考,该怎么办呢,后来我从在教儿子学事情过程中看到这样一点:幼小的他学任何事情,有些很快,一点就会,而有些事情则是不予理会,教很多遍都不会,我从中找原因时发现,儿子对喜欢的事情,感兴趣的事情学得认真,听得仔细,一点就通,反之则不然,这让我从中受到了启发,其实我的学生也是一样的啊,“兴趣其实就是最好的老师啊”,明白了这点之后,我想到要改变学生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认识,最好的方法就是让学生有兴趣,而且这个兴趣不是光停留在“游戏、上网、聊天”之上的。那么到底如何才能做到呢,我就开始思考,如何让学生产生兴趣,随后我想到了关键是要在每节课堂上来展开,把学生吸引过来。首先,我想到先从自身角度出发,在课前对我对每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件,而且努力使得自己在课堂上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幽默;其次,想办法把课堂教学中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感兴趣的内容结合起来,比如在讲到初识photoshop这课的内容时,新课引入的时候可以从现时比较流行找茬游戏入手,让学生首先把兴趣提起来,在比如讲到这节课后面的部分图像大小的改变时可以与教师自制的电子相册结合起来,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就会立马提上来,。在课堂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熟悉的认识同课本上的知识联系起来,比如,有些同学喜欢篮球、喜欢NBA球星,那么在讲到WORD等一些文档排版、整理的时候,我就事先去收集这方面的资料、图片,也可以在事先让学生自己去准备一些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图片,这样一来,学生看到喜欢的事物自然兴趣就来了;最后,我想到光有了以上这些还不够,针对信息技术这门课的特殊性,初中与小学的衔接问题,在课堂上也会体现出来,学生的基础、程度很不相同,所以为了让学生上课的时候不至于出现做任务有些很快,而有些则完成不了,分小组合作,还有任务分层次任务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有任务可做,而且都是自己感兴趣的,我想这样的课堂对于学生来讲的话一定是让他们所喜爱的。给学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学生学习的兴趣来自于哪里?有很大一方面来自于学习过程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在所以我们教学中应该时刻注意为学生提供体验成功的机会。例如,可以请同学当小老师,为全班同学演示讲解,这可以有益的刺激其他学生,以此来充分调动他们钻研、探讨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打破了教师讲、学生听的封闭教学形式,将课堂的重心转向学生,充分发扬新课程理念中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再加之由教师占有全部教学时间的学习方法而言,同学的讲解无疑更具有感召力,更容易被认同或质疑,从而营造自主学习的良好氛围。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表扬,希望能得到展示才华的机会,所以我们在课堂中还可以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通过这样的方式让更多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每一节课都应该安排时间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评,使之成:为日常教学的一个固定环节,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会对这个环节产生一种期待,从而激发自己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想法是美好的,但有时候现实与想法之间总会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但我相信自己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所突破,一定会让自己的课堂变成学生喜欢的课堂,真正为学生们撑起一片自由的天空,让他们在这片天空下自由地想像,自由地发挥,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进步!

请点赞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敬请及时点赞,
~如果你认可我的回答,请及时点击【点赞为满意回答】按钮
~~手机提问的朋友在客户端右上角评价点【满意】即可。
~你的点赞是我前进的动力
~~O(∩_∩)O,记得好评和点赞,互相帮助

② 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误区及应对

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作用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发现起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误区。我收集了部分网络上的观点,再加上个人的一些看法,呈现给大家。

一、只注重信息技术课件的趣味性,而忽略其科学性,喧宾夺主。
应用多媒体教学目的在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氛围内学到知识。它可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其效果应很理想,但有些老师在使用时却过于追求精美的画面和逼真动态效果,在小处大做文章,反而分散了学生注意力,影响了课堂教学。
记得曾听过一节课,这位老师每张幻灯片都配了不同的声音出现,每张幻灯片的切换形式都不同,这暂且不说,关键是他在每张幻灯片上都插入了一个动画图片,一会儿是小人在翻跟斗,一会儿是一朵慢慢开放的花,一会儿又是一个跑来跑去的小车。学生光去看这些动画了,他哪里在认真看内容,听老师讲呢?别说学生了,我作为一个听课的老师,我都在无意识地注意着这些动画图片。多媒体教学成了喧宾夺主,学生从课堂上学到的不是有用的知识,却是课件花哨的摆设。试想这样的课有何效果?
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不能为了上公开课或实验课,单纯为体现新课标的整合理念,把一些不适合本课教学或是和本课并无太大联系的信息不切实际地搬到课堂上,一节课看起来很是丰富却偏离正题,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被花哨的外表吸引却没有掌握课程的要害内容,得不偿失。
二、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学习动力的开发者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者。往往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味追求在课堂放出与本课学习内容相关的视音频材料来代替创设教学情境;或在上面操作、讲授一个知识的产生,学生在下面被动地接受,不能亲身体会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更不能从实践操作中探究问题、总结规律和方法以汲取知识。
还有的教师,课前设计好的课件成了一节课的引线,整个课堂都按照课件设计好的程序进行,教师和学生被课件牵着鼻子走,而忽视了课堂的生成性。
三、用课件代替学生的思维与操作
我们老师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是在努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充分顾及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动脑动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而不能越俎代庖,成为“应试教育”的现代化手段。例如我曾听过一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老师实际就是在利用计算机讲解在推导过程中,全部用课件演示,的确很直观形象,但是学生在看的过程中,能得到什么?学生可能只是记住了公式,而其中的转化的数学思想,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学思维能力都没有得到体现。学生只有真正动手去实践了,通过剪一剪,拼一拼,想一想,写一写,说一说,这样才能由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才能真正体会到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的这种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而对于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思想的培养,是小学数学学习的重要目的。
四、用课件代替板书
我看到的很多课,用了课件后,整节课就一个课题板书,有的连课题也没有。数学课中的板书,虽少,但是它依然有重要的作用,它是一节课的重点提示,难点讲解,书写示范,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对比,联系,整理总结。而利用多媒体出示的板书,虽然节约书写时间,也很美观大方,容量也大,但它一闪而过,不能保留,达不到传统板书的良好效果。所以,用课件来完全代替板书是不可取的。
五、把信息技术狭义化
我感觉我是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一提到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大家的脑海里就是课件,其时不然。我们可以上网搜索一下信息技术的定义: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是指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工具、媒介和方法融入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协调,经过整理、组合,相互融合,在整体优化的基础上产生聚焦效应,从而深化学科教学,提升教与学的效率,实现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与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课件是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的一种重要形式,此外有些教师开始试验的网络教室学习等形式也是未来课堂教学的发展趋势。

③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课程的了解和建议(不少于100字)

认识:我认为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培养学生独创性的学科,让学生了解或掌专握信息技术基本知属识和技能,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文化素养,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小学、初中阶段的教学和学习内容安排应有各自明确的目标,并要体现出各阶段的侧重点。各阶段都要注意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为全面提高学生能力提供条件。 建议:在课程设置方面,应充分发挥综和课程的优势,坚持多学科知识融合的方向。将信息技术也列为重点课程,多开课多讲课,多给学生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