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亚马逊是如何一步步把甲骨文逼上云的

全球最大的数据库公司甲骨文最近在“云计算之都”西雅图租赁了16万平方英尺的办公区,这距离它的总部加州硅谷约为上千公里,却与它最新的竞争对手亚马逊咫尺相隔。

市值2045亿美元的甲骨文,至今仍是世界上最赚钱的软件公司之一。创始人拉里·埃里森是一个强势、侵略性不加掩饰的人物。在2013年前,他是硅谷创业的典范——白手起家,巧妙抓住时机,不择手段横向扩展,销售额连年翻番,他本人也成为硅谷首富。

在这之后,埃里森却开始以浮夸的言辞和对商业竞争对手的讽刺而著称。今年3月,他公开表示,亚马逊和微软都是失败的竞争对手,至少在云计算的技术层面。让人难为情的是,甲骨文与他们之间存在着数倍的差距。

事实上,甲骨文在SaaS(软件即服务)的扩张更加积极。一方面,甲骨文对内全面云化。一位前甲骨文战略部管理者告诉,埃里森启动强制性的手段,将以往应用产品的销售从提供本地部署全面转向SaaS的模式销售,并且公司不断增加招聘SaaS销售人员。

另一方面,甲骨文在市场上大肆收购,并完成与自有产品的整合。在这场军备竞赛中,微软和亚马逊AWS虽然也陆续出手收购一些创业公司,但是远不如甲骨文一盘端的架势来得凶猛。

截至目前,甲骨文已发布了3500项SaaS服务,形成客户体验解决方案(CX)云、人力资本管理(HCM)云,以及企业资源计划(ERP)云等在内的业务矩阵。

对比来看,亚马逊AWS通过SaaS服务商和ISV(独立软件开发商)的产品部署在其云平台之上,向垂直领域拓展,自有服务刚开始尝试;微软虽然凭借Office 365、Dynamics 365,以及收购的LinkedIn在SaaS收入排行榜上引领市场,但产品组合比较单薄。

一位熟悉甲骨文的IT行业专家告诉,这将成为甲骨文最有可能突围成功的云业务,“毕竟现阶段在这个领域,微软、亚马逊等云计算巨头都不能对甲骨文构成威胁”。

反噬亚马逊

就像其他经历痛苦转型的IT公司一样,按合同订单收费转向按需收费的商业模式后,甲骨文很可能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内难以保持高营收,甚至有些俯冲的趋势,利润也会受到影响。

过去四年的激进转型拉近了甲骨文和AWS的距离,IT公司云和恩墨创始人盖国强向《财经》记者评论,接下来,就要看甲骨文如何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创新超越别人。

甲骨文甚至开始向亚马逊AWS的优势领域进攻。2016年,甲骨文完成了对NetSuite的收购,交易金额为92亿美元,远超甲骨文2009年对Sun的74亿美元收购,成为公司史上最大收购。甲骨文CEO马克·赫德(Mark Hurd)告诉,通过收购,甲骨文获得了NetSuite的4万家中小企业客户,将与甲骨文现有客户形成互补。

2017年11月,甲骨文在中国宣布了新一批客户,摩拜单车、科大讯飞等这些科技行业当红炸子鸡榜上有名。其中,摩拜单车已部署了HCM和ERP云,希望借此解决公司发展规模扩大后,员工年轻化和跨生态业务模式对公司内部管理的挑战。这家公司在企业级业务上的经验积累逐步释放。

然而,互联网客户对云平台的忠诚度并不高,往往根据业务需求出发选择不同的服务提供商。因此,留住以往传统核心客户,对甲骨文更为关键。混合云可以满足这些用户的迁移需求。传统客户希望可以在公有云、私有云之间无缝切换,以保证他们可以降低风险尝试新的技术。而甲骨文重写代码后,打通了全线产品,可以支持一键式迁移的需求。

马克·赫德表示,客户会发现甲骨文的公有云和私有云,具有相同的标准、架构、产品和技能,这有利于客户在两者之间无缝迁移降低成本,并加速获得更多的创新。

事实上,云计算用户需求,已从成本支出节省的量变,转向获取数据分析、业务预测等增值服务的质变。

甲骨文产品开发总裁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表示,云计算的未来有五大趋势: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自治”软件、物联网、区块链和人机交互。这也是亚马逊AWS和微软布局的重点。

2017年10月,甲骨文集中发布了物联网、区块链等方向的云解决方案,但早已开始与客户利用相应解决方案展开合作。同年8月,三菱电机借助甲骨文物联网云服务为其工厂自动化开发新平台。利用这个平台,客户可以在生产现场完成快速收集、分析和利用数据,进而开发应用满足生产需求,优化供应链,管理遍布全球的工厂。

传统的销售客户正在转变为甲骨文的研发合作伙伴。服装零售商Gap将其销售相关的云服务部署在了甲骨文云上。Gap首席信息官保罗·查普曼(Paul Chapman)表示,过去六个月时间里,其所在团队与甲骨文共同完成了开发、规划解决方案,到部署上线的全过程。

甲骨文需要更加扩大合作伙伴范围,构建完整的云计算生态。截至目前,加入甲骨文合作伙伴网云计划的成员已经超过2600家,但却仍低于以往甲骨文以软件为基础构建上万家规模的生态体系。

微软之外,甲骨文是第二个提出完整转型方案的,这给其他传统IT公司带来新的希望,即使它们已经老去。

❷ 谁将是下一个云巨头:IBM还是Oracle

谁都不能否认AWS云服务霸主的地位,媒体更多的目光都集中在第一梯队,而对于第二梯队两家云端转型Oracle 和 IBM公司着墨过少,认为这两家很难挤进第一梯队并战胜AWS,但今天就从另一角度出发看看他们机会和挑战在哪里?
IBM云营收超过AWS 将不可能变成可能?
IBM在截止2017年6月30日的12个月的云计算收入超过了亚马逊:151亿美元vs145亿美元。
然而,亚马逊在IaaS市场方面还是遥遥领先。
2016年,IaaS营收中AWS最高,其次是微软,阿里巴巴和谷歌。IBM并没有进入前五名。
阿里巴巴的IaaS增长率最高,其次是Google、微软和亚马逊。
在阿里云崛起之前,IBM是第四大云供应商。
在2017年第一季度,Synergy数据显示,IBM占公有云市场份额的4%,仅次于阿里巴巴的5%。AWS占44%,Azure为11%,Google Cloud为6%
在硝烟弥漫的云战争中,阿里巴巴将IBM踢出前四确实出人意料,但请记住,企业云仍刚刚起步。毕竟,“云计算”这个词是2006年才造出来的。回到现在,IBM和亚马逊不久前分别发布了他们自己的电视广告,对外界展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
在IBM的广告中“您的企业云”中,云不是以虚幻的呈现,而是作为“为您的业务构建,为您的数据而设计,并保护核心安全”的实体在受众面前。这个广告也为我们带来了另一个困惑,对于那些不了解云计算的人来说,有时很难理解这个广告在传递什么?他的目标受众是谁?难道在传递IBM是企业云计算的领导地位吗?
相比IBM亚马逊的广告在受众上就明确很多:“建设者” - 开发者、程序员和架构师,他们对AWS非常了解并在AWS上构建了自己产品。IBM的广告全都是关于他们的云如何通过数据和创新、区块链等帮助企业。亚马逊直接找到那些所做和知道自己需求的技术专家,无需解释。这个广告近期已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AWS re:Invent(ParkMyCloud作为赞助商!)大会上推出。
而IBM将自己定位为企业领导者的云供应商,向云端迁移只会让企业变得更为强大。亚马逊将自己定位为技术专家的天堂,技术专家在AWS上编写代码并不断管理应用程序和流程。
关于这两个广告我们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看到广告投放的效果,但是却可以看出二者目标受众定位的不同。没错亚马逊是云计算霸主,但数字也摆在这里,我们也不能忘记IBM在整体云营收方面超过了亚马逊。
数据库决定Oracle的成败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Oracle其云业务也在增长,尤其在IaaS方面。
2018财年第一季度,云营收增长率为51%,低于过去四个季度的平均值60%(已经有Q2数据)
2017财年Q4云营收同比增长58%。
自2017财年Q4以来,股价下跌了10%。
财报来看甲骨文并不好受,还有一件事或许更糟。在2017AWS re:Invent大会,我们看到了AWS首席执行官AndyJassy在主题演讲中对Oracle的“挖苦”。Oracle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出现在漫画中,消息很明确:AWS正在从甲骨文手中夺走业务。
Oracle的成功主要来自于数据库业务,许多公司使用他们的数据库来运行其关键业务,数据库业务仍然是Oracle最大的收入来源。AWS决定直接面向他们的企业客户,正面对数据库发起冲击,为此,AWS推出了Aurora,与Oracle的数据库竞争,他们有效地夺取着Oracle的老客户。Oracle如何应对?构建自己的云,开启了与AWS的唇枪舌战。
考虑到现在的公有云格局,我们无法将Oracle视为局外人。对于仍然依赖Oracle数据库或其他软件的客户来说,Oracle云计算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产品,也是一个更简单的选择。为了牵制AWS,Oracle对其数据库授权许可进行了一些更改,使得用Oracle数据库上AWS云的成本翻一番,做这些更改希望已经使用Oracle数据库的客户能明白上Oracle的云更便宜,是更好的选择。
结合使用Oracle数据库和AWS云的客户对价格上涨并不买账,因此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反弹。最终,可能会适得其反,或许客户认为AWS更有利,反而促使他们更换数据库而不是云供应商。
这让我们回到了AWS re:Invent 大会,Andy Jassy推出了一种新的无服务器数据库服务 - AuroraServerless。这个新产品再一次与Oracle的数据库直接竞争,上线之后,会对Oracle数据库造成怎样的冲击还是未知数。
IBM vs Oracle:出局者之争
前两个部分,我们分析了IBM和Oracle对决AWS是否还有机会,接下来我们看一下IBM vs Oracle——谁会在竞争中出局?从纸面上的实力来看,IBM更有优势。IBM的目标是通过推出Watson认知计算赢取市场,特别是在Jeopardy的挑战赢得不错的口碑。他们在电视广告活动中采取了新的方法,与亚马逊关注的受众群体不同,为了吸引更多的商界领袖。当然,他们已经在云计算营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这是事实。
另一方面,Oracle也在努力寻找自己的位置,亚马逊携数据库重器迎面而来。比如 Aurora Serverless的推出,将直接影响Oracle的旗舰产品,也就是数据库业务。如果Oracle想要跟上其他云供应商的脚步,可以关注一下IBM,另辟蹊径会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在硝烟弥漫的云战争中,谁也不能保证亚马逊能否笑到最后。不仅有Google和Azure左右夹攻,后有阿里巴巴的追击,还有IBM和Oracle等其他第二梯队云供应商的合围。
关于未来云战争的看法:“成功不会属于一个玩家,因为规模和服务的广度在成本结构方面真的很重要,所以也不会有30个成功玩家,但是会有多个成功的参与者,谁能笑到最后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