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研讨

一、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为课堂教学注入活力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因此,信息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也必须构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我尝试采用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中的“项目教学”方式。所谓“项目教学”就是以建构主义教学思想为理论基础,应用“任务驱动”法、发现法、研究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设计、完成、完善作品为主线,以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协作精神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式。二、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技能水平技能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技能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技能创新精神,并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专业领域,使学生学会融会贯通,学会相关的其他专业技能。三、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技能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学习的许多目标和任务都要学生主动、有目的地获取材料来实现。同时,在课程整合中,技能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技能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四、利用真实情境组织教学多媒体教室的优势之一就是能够生动地、直观地、真实地呈现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文化基础》《信息技术语言》等操作性较强的课程,在多媒体教室里就有可能直接用真实环境来组织教学,相应的课件就可以设计成提纲式的,并能方便地在课件和正在讲解的软件环境之间切换。五、构建协作的学习氛围协作学习有助于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深刻理解,协作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有利于促成整个协作群体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节省了板书时间,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加快了教学进程,如果把握不好,“灌”的信息量比传统课堂教学大大增加,收到的效果就可能比传统课堂教学还要差,最后等于让学生看了一场电影。所以,在新的教学环境下,必须有新的教学组织方法,在课堂上给一点时间让学生讨论,既可以调节教学进程,又可以促进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必须强调,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一定要拟好课堂讨论题目,并在讨论过程中作好引导。讨论结束可由小组代表发言,以便全班共享讨论成果。六、调动师生情绪教师的情绪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学生学习情绪的高低,课堂气氛活跃不活跃,直接影响让着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将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首先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始终精神饱满,目光有神,满怀激情。这样学生就会潜移默化地受到教师的感染,精神振奋,情绪高涨。因此我在讲解不同教材内容时,善于用不同的情感调整学生的学习情况:用热情自豪的激情讲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我国信息技术工程师在信息技术软件领域取得的成就,用严肃忧虑的神情讲青年学生迷恋网上虚拟世界等问题。这样学生就会情不自禁地与教师的喜怒哀乐产生共鸣,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境界。七、演示教学在展示学生所不知道的新奇事物时,利用信息技术技术,模拟情景,采用演示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信息技术的功能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通过演示,把信息技术的优越功能介绍给学生,举例展现说明信息技术的科学计算、演奏音乐、绘制图案、猜谜语等,这样逐渐打破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使学生好奇的心理转化为跃跃欲试、自愿学习的动力,形成内在学习驱动力。八、游戏教学指导学生在学中玩,在玩中学,扩展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如果在教学“指法”里,直接让学生练习,学生就会感到比较枯燥,没有什么兴趣学。如果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中的“打地鼠”等打字游戏,通过游戏之后,他们就会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必须先练习好指法,这样,学生自然会愿意去练习指法,而且学习热情也非常高,使他们从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九、组织各项比赛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组织各类竞赛活动,如绘图、打字、动漫制作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让自己的特长在这个平台上展示,不仅让他们找回了自信心,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随着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以及时间的推移,始终都保持高度学习兴趣。总之,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要教师开动脑筋,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全神贯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积极主动地进行思维,从而达到预期教学效果。

B. 怎样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研讨能力

一、学习目标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
合作学习能有效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的互相帮助、共同提高,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效率,学习效果显著。所以教师要树立实施合作学习的观念,并能应用于自己的的实际教学中。
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有许多合作学习只是流于形式。教师将任务布置给各小组,小组内部没有进行合理的分工,小组成员也不明确自己的具体任务就开始讨论,表面上看热热闹闹,认为这就是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了。实际上学生或茫然无收获,或讨论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从而使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不能达到,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合作学习的任务要与实际密切相关
合作学习的任务应该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和问题,学生们遇到过,而不知道如何处理的问题,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调动学生完成任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合作学习的可操作性和针对性。
2、独立与合作相结合
合作学习不是培养学生人云亦云,而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意识,积极培养学生的个性。合作学习时,每个学生都应该分配到具体的任务。当学生个人的力量难以解决复杂的问题时,或是一个任务需要几个人相互协作才能完成时,通过学生之间相互启发,相互争论,相互指导,取长补短,从而完成一个共同的任务。所以,不能让那些操作技能差动手能力差的同学形成依赖,让他们也要行动起来,而不是只看着别人操作、听别人汇报。
3、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相结合
信息技术是一门与现实生活结合十分紧密的学科,信息技术在家庭生活、日常学习、通信服务、医疗保健、工业生产、科学技术等中应用十分广泛,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所以,学生很容易就能从自己身边找到信息技术的应用。将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和课外学习相结合,能让学生确立主动关注信息、应用信息的思想,使学生更自觉地投入到信息技术的学习中去。只要是有这些具体实际的内容,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做,学生才能在课堂的合作学习中表现出更强烈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才有一定的效果。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模式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合作学习的整个教学过程是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教师在其中只起组织、引导的作用。
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参考学生的意见进行选题,或者由小组成员讨论决定,教师给予指导。选题后由学生自己制订计划、明确探究的方向,这样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如果合作学习的任务比较复杂,例如,高一级《信息技术基础》第二章第四节的综合活动是:设计一个旅行计划。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定身边一位打算外出旅游的家人或朋友,然后调查了解他们的旅行需求、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等情况,并为他们设计一个旅行计划。
学生在做这个任务的时候相当的积极,先是通过课外活动调查了解其需求,交流讨论了需要什么样的信息,通过什么途径来获取信息等,并填写了活动计划表。课堂上学生明确各人的分工,通过网络收集一定的资料,最后经过整合信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旅行计划,并在全班进行了展示。
在完成这个任务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甚至有许多学生还为自己制定了一个旅行计划,满足了他们“走出去”的要求。整个过程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给学生充分的空间让学生自由发挥。
三、教师如 “导演”,进行组织教学
虽然教师只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但对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合作学习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主体的参与与发展,需要教师的外在激励和培养。因此,合作学习不仅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如
“导演”,进行组织教学,为学生的参与创造一个充满民主、和谐、愉悦和思维智慧的教学环境氛围,要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发展。
教师的“导演”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的课前必要检查。包括教学设计、共享资源、网络维护等方面,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前提。
2、教师的课堂组织监控要到位。包括说明学习任务、制定学习小组作品的标准、监督学生的行为、及时给予学生帮助等方面。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保障。
3、教师评价和总结要及时准确。包括评价学生的操作技能、评价小组合作和交流意识、归纳和整理知识点。这是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最终目标。
成功是学生继续学习的动力。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通过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等形式,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每位成员都有为集体做贡献的意识,激励学生在学习中互相帮助、互相配合,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科学合理编排学习小组
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的,小组成员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按优、中、差三类搭配安排的。科学合理地编排小组成员进行合作学习,是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具体有效措施。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基础好的学生也能临时充当教师的角色,在小组范围内帮助其它组员掌握学习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情况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展现自己,都能有所发展。
五、通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竞争意识促进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由于采用的是分组方式,组内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知识面宽度、接受能力、计算机的操作能力等方面都不一致,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师生之间的引导激励等,都能产生一些新的值得争论的问题。这样,一个知识不断生成、问题不断解决、具有创新的过程,要比单纯的“满堂灌”式教学学习效果更好,也更受学生欢迎,更有利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在信息技术合作学习过程中还应培养学生一定的竞争意识,使之成为具有较强的上进心、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合作学习将整个班级分为若干个小组,在问题的讨论与解决过程中,小组与小组之间就存在着竞争。鼓励学生在做完自己分工任务的同时,要为了自己团队的荣誉,能积极地帮助组内其他成员,只有小组共同目标完成了,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样把小组成员紧紧凝聚起来,增强了团队意识和竞争意识。学生只有树立了正确的集体荣辱观,才能在合作学习中挖掘出自己的潜能。
总之,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去思考、去总结,就能让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